花事燎原:带着姥爷的牡丹小院上央视
作者: 晓云2025年初,央视三农频道推出《客从春天来》人间小院系列纪录片,“姥爷的牡丹小院”这一集一经推出就冲上了热搜。星星和姥爷这对祖孙与植物的故事,治愈了无数都市人。
缘起,跟姥爷的牡丹花一起长大
2024年3月的这天,山东省胶州市的一户人家,仪吉星和爸爸、姥爷又为花房的墙高起了争执。爸爸是承建方,姥爷是工程监理,见他们翁婿俩一个瞪着眼“指手画脚”,一个噘着嘴埋头砌墙,作为花房主人的星星对着妈妈苦笑:“我可太难了。”
星星原本叫仪吉星,1999年出生,是姥爷这边家族三代里最小的男孩,被长辈们宠成了掌中宝。星星家在胶东农村,农闲时,爸爸妈妈一起养鸡,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姥爷是镇上的退休干部,年轻时就喜欢在院子里种花。在星星百日宴那天,他从外地带回来三棵牡丹花苗,种在了天井的小院里。
星星从小在姥爷姥姥的呵护下长大,这三棵牡丹也如星星一样得到了姥爷的悉心照料,星星看着姥爷细心地分枝,嫁接,浇水,施肥。星星长大一岁,姥爷的小院里便多出几棵杂交的独属于姥爷的新品牡丹。姥爷还将他种出来的新品牡丹分发给三个儿女,教他们精心养护。
每年春天,牡丹花开时,星星就跟着爸爸妈妈去姥爷家,跟舅舅家一起,在姥爷的小院里团聚,赏花,聊天,合影。
受姥爷影响,星星也喜欢捣鼓植物。妈妈的菜地被他开辟成了小花园,种上了他喜欢的小花。高考填志愿时,他选择了园艺专业。妈妈很不理解:“现在不是电子科技吃香吗?你咋选了这么冷门的专业?”
姥爷却笑着对星星说:“学园艺好呀,现在老百姓日子好了,大家都有更好的生活追求,这个专业,有前景。”
2018年,星星被江苏一所农业大学录取。姥爷拿着录取通知书,看了又看:“我们家这么多个业余种花的,这会儿要出个科班生哩。”
江南温暖的气候,让星星看到了更广阔的植物世界。他在宿舍种下当地的鲜花、绿植,通过手机屏幕分享给姥爷。姥爷瞪大了眼睛,不停地问东问西,星星耐心地给姥爷讲解。
2020年,因为疫情,星星在家上网课,也有机会跟姥爷一起赏牡丹。星星陡然发现,姥爷老了,对他无比依赖,还旁敲侧击想知道他毕业后的去处。姥爷希望他回到家乡,但他渴望扎根南方。
2022年,星星大学毕业,顺利进入嘉兴一家知名的园艺花卉公司,负责运营公司公众号并参与编写《花园植物大图典》。他工作特别忙,工作之余,他不社交,不打游戏,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被他用来伺候宿舍那一屋子花草了。
2022年年末,星星突然接到家人的电话,说姥爷因为心脏病紧急入院。这已经是姥爷第二次入院了,前一次,姥爷怕他担心,叮嘱大家要瞒着外孙。
姥爷住院,家里人都在忙前忙后,自己作为姥爷最疼爱的孩子,却在千里之外,什么也做不了。两年前,奶奶去世,星星没能赶回家见她最后一面,这成为他一辈子的遗憾。如今,姥爷快80岁了,能多陪他一天是一天。可放弃事业,回到老家的小县城,自己能干什么呢?
2023年年初,恰逢公司重组,本就为回不回家陪姥爷而纠结的星星,果断辞职。他花了3000元雇了一辆货拉拉,将自己从读书起就养起来的所有植物,连盆带泥都搬上了车。他始终记得姥爷跟他说过的话:“你养的植物、花,就是你的朋友。”
星星带着他的植物朋友,浩浩荡荡回了家。姥爷在路口,满心欢喜地迎接他。当星星拿出他参与编写、出版的《花园植物大图典》,姥爷兴味十足地翻着书页,寻找星星的名字,“了不得哦,星星写书了,干成大事了。”星星也有自己的苦恼:“我这些植物朋友,该怎么安顿呀?”“建个花园,好好养护它们。”姥爷脱口而出。建一座自己的花园,可是星星小时候的梦想。原来,姥爷一直都记得。
因果,带着姥爷的小院上央视
由于当地对宅基地管控严格,要搭建花园,需要打报告申请土地。星星在跑手续的同时,也陷入了迷茫。种花是梦想,可人还是得工作。在胶东小县城,园艺专业不太好找工作。
迷茫时,星星试着写稿,投稿。这天,他将姥爷牡丹小院的故事写了下来,将图文投稿给了《中国花卉报》。很快,这篇稿件就见刊了。
就在星星尝试一边写稿一边建花园时,2023年3月,他接到央视《客从春天来》纪录片摄制组的电话。摄制组在《中国花卉报》上读到了星星的文章,想给姥爷的牡丹小院制作一期纪录片。
姥爷在外孙百日宴上种下的牡丹花,在二十多年后,因为外孙的文字,被央视纪录片摄制组发现。这个消息,在家人微信群炸开了锅。
摄制组前后来姥爷的小院进行了两次实地拍摄。姥爷的牡丹很听话,这年春天开得特别给力,硕大如盘的花朵挨挨挤挤,争相斗艳,一家人在央视镜头下,赏牡丹,吃团圆饭,好不热闹。
拍摄那天,姥爷格外精神,神采奕奕地忙上忙下。妈妈忍不住对星星说:“好久不见你姥爷这么开心了。”星星看着姥爷,心里暖暖的。
拍摄结束时,导演听说星星所学的专业和过往从事的行业,当即邀请他加入摄制组做总导演助理,同时记录拍摄地的植物用来制作纪录片幕后专辑。
能一路记录全国各地的植物,制作一本植物专题的书籍,是星星梦寐以求的。只是,刚回家陪爸妈和姥爷没几天,就又要跟着摄制组走南闯北,他怕姥爷难过。
星星试探着跟姥爷说了,姥爷急了:“犹豫什么?赶紧答应呀。你学的就是园林,干这样的工作太有意义了。不用担心我,我身体好着呢。”说着,姥爷就催星星赶紧回复导演。星星才挂电话,姥爷就又催着女儿女婿赶紧给星星收拾行李。“反正建花园要办手续,要等批复,让你爸妈帮你办就行。”
星星进了摄制组,跟着团队全国各地跑。他们拜访了各式各样的小院,听小院主人分享他们的人生故事。从北到南,再从南到北,一路上遇见的植物,令星星目不暇接。他把路上的见闻一一说给姥爷听,姥爷每次都兴致勃勃地听着。
当《客从春天来》走入尾声时,星星也整理好了一路上记录下来的植物素材。姥爷连连赞叹:“了不起。世界,果然还是得看你们这些年轻人的。”星星交接完工作,姥爷又开始催促他建花园。新屋场审批不下来,星星只好挪用了家里的鸡舍。爸爸理所当然地成了施工方,姥爷则成了工程监理。
姥爷的住处离星星家有一两公里路程,他和老伴儿隔一两天就来看看施工进度,还跃跃欲试,想要搭把手。星星可不敢让二老累着。姥爷不服气:“这也就是我身体不中用了,否则,端个马扎,一起忙活一天,指不定要快多少呢。”
对于花房的高度,星星觉得2.8米足以。北方的冬天来得早,气温也低,花房建得太高,会过于空旷,天冷容易冻伤花草。爸爸是建房子的行家,建议将高度锁定在3米,姥爷坚持要建到3.5米。
“不行!没有这高度,花房就显得逼仄、畏缩,不大气。牡丹开起来那么雍容华贵,屋子低矮,瞬间就压低了气势。而且,一年又一年的,花木还要长高的呢,房子不到3.5米,一定不好看。”姥爷扯开大嗓门,看着干得热火朝天的工地,转头向女婿嚷嚷道。星星在一旁打下手,瞅着爸爸没接腔,赶紧上前招呼姥爷:“3.5米会不会太空啊?”姥爷不肯让步:“既然都花钱建花房了,就得建得大气。”
星星又瞅瞅爸爸,爸爸正跟妈妈小声嘀咕着什么。他凑到妈妈跟前,妈妈笑道:“你爸爸跟我吐槽说,咱家方圆3亩地,一口气盖下这么多间房子,没承想改个鸡舍反而这么难,既要满足老的还要满足小的,太心累了。”星星心里赞同爸爸的意见,可姥爷是老大。他跟爸爸心照不宣,决定偷偷将墙建成3米高。谁承想,姥爷天天来现场监督:“花房就得高大,宽敞,才配得上牡丹。”
星星和爸爸一合计,决定将墙高调整为3.3米,内部再吊顶,这样花房内部实际高度符合了爸爸的要求,整体高度又基本符合了姥爷的要求。
姥爷心满意足,爸爸也不再吱声。星星看着这翁婿俩暗暗较劲的模样,实在太好玩了。
默契,祖孙携手奔赴人间烟火
星星开通了社交账号,每天分享花园建设的动态。他白天跟爸爸、姥爷一起建花园,劳作之余再腾出时间写书,晚上兼职给学生补课,非常充实。
花房搭建完毕,星星又带着姥爷和爸爸布置花房。姥爷又提了意见:“高个植物要摆放到后院。观叶植物与开花植物要依据形态、色彩差异来搭配,这样层次感会更突出。”星星听了,由衷佩服:“姥爷说的跟我课本上的一模一样。”姥爷眉开眼笑。爸爸干站在一旁,种树,他还凑合,种花,他是外行。
2025年初,花园初步成形,乡亲们看了直摇头:“有地不种蔬菜瓜果,种中看不中用的花,实在‘浪费’。”“大学生不上班,跑回农村建花园,看不懂。”
起初,星星听了这些议论,难免受影响。可翻开一张张老照片,一家人在姥爷的牡丹花前笑得那么开心,那么满足,他觉得,一切都值了。
网友们很羡慕星星小小年纪就拥有偌大的花园,猜测星星家里很有钱。星星乐不可支。“因为有姥爷撑腰,爸爸才肯操刀给我建花园,妈妈才肯让我挪用了菜地、砍了果树、占用了鸡舍。我的花园梦,是姥爷的力挺才实现的。”
随着在社交平台的分享,星星链接了很多花友。当地同行关注到他后,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因为植物,星星在家乡如愿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2025年3月,《姥爷的牡丹小院》登上央视,姥爷特别有成就感。4月中旬,星星的花园里,去年秋天从姥爷那移植而来的牡丹满树繁花。
星星和姥爷都是爱花人,一早就立下规矩,任何人不能动园子里的鲜花。星星记得,有一年,妈妈想剪一朵花带回家,姥爷恁是不让。但他读中学住校后,姥爷特别默许姥姥剪下牡丹花苞,放在冰箱冷藏室保鲜,等他回家欣赏。
这次,花园里的牡丹花开了,星星剪下上好的花朵送去给姥爷欣赏。姥爷发现,鲜切花放入室内别样美好。他坐在桌旁,盯着盛开的牡丹,怎么也看不够。星星按下手中相机的快门,记录下姥爷满足的模样。
以前花园施工时,姥爷几乎天天过来瞅瞅看看。现在花园里的花儿争相开放了,姥爷反而来得少了。还是绣球花开时,星星特意请姥爷,他才来了一趟。两家距离不过一两公里,但姥爷和姥姥腿脚不便,走不了多远就累着了。姥爷姥姥年过八旬,姥姥膝盖也不好,一想到这些,星星就心酸。他动了买车的念头,这样就能带着姥爷和姥姥常来他的花园,常去周边转转。
这天,家里聚餐,爸妈又暗暗催婚。星星笑道:“现在人均寿命都80多了,结婚成家的年龄自然要延迟。”还好姥爷把话头接过去:“是的,时代不同了,要多听年轻人的想法呢。”
姥爷一出马,一个顶俩。星星看向姥爷,姥爷也正看向他,狡黠一笑。
这就是姥爷的爱,湿黏黏的,但暖和。
编辑/张亚萍
25528128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