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红灯中的年

作者: 李清奎

腊月一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恰巧下了一场大雪,白雪般地将大地包裹,但是过年的兴奋却是无论如何也包裹不住的。街道两旁有些人家早已在家门口挂起了大红灯笼,夜幕时分,红光暖暖的,白雪莹莹的,为过年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红灯白雪,总会给人一种欢喜的感觉。人的情感非常奇特,比如对于过年,做小孩子时,对于过年是激动的、兴奋的,是欢呼雀跃的。盼望着新衣服,盼望着吃上鱼呀,肉呀,盼望着玩起各种各样的爆竹…岁月流转,年意不变,如今白发悄然地爬上了两鬓,对过年虽也有期盼,但过年更多地成了一种程序,一种必须走的仪式。

是啊,腊八一到,只要正午喝上一口又黏又甜味道独特的腊八粥,便觉得年的脚步近了。好似在不远的时空中有种神秘的力量在吸引着你,时光通过腊月这条河,一点点地向年底驶来,顺便也把过年激动的心情捎了过来。有了年,便觉得生活有了盼头:撑船的人可以上岸休息,打工的人可以和家人团聚,学生可以进入假期…一切的一切都有了美好的感觉。过年的气象在这寒冬腊月里,在白雪和红灯的映衬下使盼望的心更加焦躁,恨不得一下子迈入年中。

街上已经响起了鞭炮声。半人高的孩子们拿着一根燃着的香头,聚在一起,把爆竹插在雪地里,小心翼翼地去燃那露在外面的引线。偏偏那引线一点也不听话,不到最后一刻坚决不就范。颤巍巍的小手最终将引线燃了起来,观看的孩子立刻捂着耳朵,跑出老远,“味味”冒着火花的炮捻像快速移动的金龙摇摆着身姿,轰的一声开了花,警戒马上解除,空气中充满了欢呼的声音。

放炮是小孩子的乐趣,大人们可没有这般清闲。趁着天气好,要好好地赶上几个年集,置办一家人过年要吃的食物,要穿的衣物,以及要送人的礼物。平时舍不得吃的,过年了,狠狠心要买上一点儿;平时看来看去,舍不得买的衣服,咬咬牙买了。整个年集上,流动着过年的欢乐气氛,生活一下子变得亲切、鲜活起来。这种热烈火爆的场面,无形中就勾起你过年的兴致。这种兴致在集市的喧闹声中,愈加感染着你,使你不能停下脚步,总觉得还缺东少西的。这种内心的忐忑直到年三十的中午,鞭炮声一响才打住。

除夕是最隆重的一个夜晚。平时太阳落山才走进灶房做饭,除夕这天,太阳离落山还有丈八远,村子里稀疏的鞭炮声就响了起来。新年马上就要到了,谁心里不盼着争早、争先。天一擦黑,大红的灯笼亮了出来,这些红灯笼就像老天垂下来的一只只红碗!不仅仅是装扮节日,更是可以给你带来好运的转运灯。有了这些红灯笼,在没有鸟语花香的冬日里,在北风和飞雪中,使人感到暖意融融。这时候烟花也燃放起来了,红色的灯光,掺和着漫天烟花的绚丽,映着白雪的底色,预示着来年生活的吉祥如意,红红火火。一家老小,坐在摆满年夜饭的桌旁,笑容满面,推杯换盏,心中美好的愿望膨胀起来,热乎乎地填满你的心田。

人们忙碌了一年的脚步终于可以暂时停下来。璀璨的烟火掀动着你的热情,鼓舞着你的欲求,叫你不知不觉把自己对生活的祈求也寄托其中了。一年的辛苦劳累,一年的起早贪黑,过了这一刻,就是另一个新的开始了,谁不巴望着有一个好的开始,有个好的兆头。不管许下的愿望来年是否能够实现,总要给老天爷摆上供香,点上红烛,磕上头,认真、虔诚地许下几个愿望。唯有如此,生活才能充满希望

圆满过年,过年圆满。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再也没有比春节更令人虔诚和执着的节日了。从腊月初八起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无论是物品的筹备、房屋的清扫,还是即便离家千里之遥也要费尽心思回家团聚数日,这都体现了一种精神的图腾。尽管历经时光的流逝、观念的变迁,它在大多数人心中依然根深蒂固,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啊!白雪红灯中的年,是多少人情感的原点。雪,莹莹的,罩住了生活的磕磕碰碰;灯,彤彤的,点燃了内心的生机和希望;年,年年轮回,旧的去了,新年来了,希望也就在此萌芽生长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046.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