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内蒙古
作者: 唐长青从西安乘火车到呼和浩特,下午出发,次日清晨便到,也不感到身心困顿。出呼和浩特市,我喜不自禁地把脸贴在玻璃窗上向远处遥望,想象“风吹草低见牛羊"那苍茫辽阔、气象雄浑的大草原美景。
上了阴山,汽车在绵延不绝的峡谷中行驶,进入大青山,漫山遍野都是沙砾和石漠,偶见一些野草、树木,显得十分苍凉。导游说,别看地表荒凉,地下却藏着丰富的资源。
我梦寐向往的大草原,竟是如此萧疏。正当我看着眼前的大青山喟然叹息的时候,一种红中透白的野花渐渐地从山腰间、山峁上、沟谷中、荒坪里走入我的视野。我好奇地问导游那是什么花,老实说,如果是自驾游的话,我一定要下车看个究竟,顺便带几株回去。我自语,能在这里看到一团团、一簇簇开得那么灿烂的野花,也算是对我失望之心的填补吧。在此,我不得不对那些不畏风沙、不畏严寒、不畏旱灾的野花产生了敬意,为它们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而叹服。
刚下车,几个当地姑娘便围了上来,向我们敬酒,对我们唱歌,还敬献上哈达。面对她们的热情,像我这样滴酒不沾的人也得鼓起勇气喝下去,以示对她们的尊重。走进蒙古包,我们放好行李,来到养马场。几个蒙古汉子便从套马杆上解下缰绳邀我们骑马游草原。其实,导游早已在车上就将我们的兴趣给激发了。他说,蒙古族是粗犷、豪放、英勇、顽强的民族,他们常把骑马技艺的优劣作为衡量男人能力的标尺。在蒙古姑娘的眼里,连骑马都不会的青年不是好的依靠。至于擅长骑马的蒙古姑娘,更是让人刮目相看,成为蒙古小伙争相求爱的女中豪杰。同事们来到养马场,一个个神气十足地上了马,吆喝着打马前行。我从电视上知道蒙古马野得很,跑得非常快,便选了一匹较瘦的马跟在马队里。二十几人的马队,嗒嗒前行,气势较为壮观。没想到我选的那匹马反而野得多,跑得非常快,即使把它夹在队伍中间,它也不安守本分,老是挑畔别的马,我只好让它与马队离远一点儿。领队的蒙古青年总在我的前面牵制控速,后来蒙古青年给我换了另一匹较为温顺的马。真是人不可貌相,马也不可貌相。
来到一个风景点,走进牧民家,主人便热情地将几样特色的点心摆在桌上,接着又给每人献上一杯冒着热气、散发馨香的酥油奶茶。于是,我们一边品味着奶茶的芳香,一边谈论着骑马走草原的快感。
回程时速度快多了,没多大工夫便回到宿处,接着便是观看蒙古青年骑马表演、蒙古姑娘的哈达舞、马头琴演唱会。表演场上几个蒙古青年选了几匹烈马,马鞭在空中啪的一响,只见他们疾驰如电,快捷似猴,将地上的花篮和钱币毫无虚晃地捡了起来,赢得游客晞嘘的赞叹和阵阵的掌声。蒙古姑娘的哈达舞和马头琴表演更是引人入胜,令人叫绝!我呢,仿佛在月光下的草原上与自己心爱的姑娘缠绵低语,谈情说爱。一会儿,又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杀声震天的战场上,自睹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势如海啸,所向披靡,争霸天下的宏大气势。难道这些蒙古舞、马头琴就是他们迎风雪,战严寒,斗酷暑,走大漠,克敌制胜的精神武器?
早上四点,我就起床了,自的是想着草原的日出。哪知天公不作美,浓云遮掩了天空,冷风不断地吹,我只好回屋睡到七点多钟。之后,同事们都喊着上车,一个个穿上外套,有的还加了毛衣,依然喊冷。我呢,出门时没带上外衣和毛衣,穿着短衫,坚持硬撑着,与那些穿着棉大衣的蒙古人相比,简直有些滑稽可笑。
从希拉穆仁草原到响沙湾,约五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响沙湾时,已是下午两点多钟,太阳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气温比早上暖和了一些,但还是很冷。乘坐缆车经过一个峡谷就进入了风景区,昏黄的天空吹着冷冷的风,同事们穿上沙漠袜,架上墨镜,戴上旅游帽,一副探险队的英姿。
这趟行走内蒙古之旅,无疑是一次深入探索自然奇观与民族文化交融的非凡体验,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现在,让我关上窗户,拉上窗帘,打点行囊,赶回家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074.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