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绿色阅读, 明人生灯盏

作者: 张馨艺

带一本书去旅行。

——题记

艾米莉·狄金森曾写:“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普照万物生灵,舒适刚好。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千里好河山,并不是每一处我们都要将足迹遍布。当久雨初晴,阳光正好,暖暖的风穿过绿叶缝隙,照在桌前之际,手捧一本好书,细细品味,犹如与学富五车的挚友漫步在水光山色之间。那一刻,你便会知晓,“山川是不卷收的文章”。

回首漫漫历史路,你是否会发现,在信息技术的延伸下,我们早已难觅“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的雅致,再难读懂卡夫卡“目的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称之为路的,无非是跨躇”的灵魂。

幼时,老师总教导我们:“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可什么是好书?在哪种意义下称得上“绿色读物”?其实不难,绿色阅读的内涵是丰富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授科学理性的知识,传递大爱,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三俗(庸俗、低俗、媚俗)读物。这,便是“绿书签”!

读书之道,当博观而精取,厚积而薄发。阅览广博,方能有所摘取;积累深厚,方能有所发现。“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世界灿烂盛大,书籍浩如烟海,但亦有良莠之分,当择善而从。古语有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因此,越是博览群书,越须慎取、精取。

读好书,如品好茶。一碗清汤酝酿出墨味,让香浓沉淀出时光。书籍的存在,是为了延伸我们的脚步,带我们探索难以抵达的地方,是为了拓展我们的视野,领略千里之外的风景。余秋雨在他的散文中谈到,“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分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就像伍尔夫在书中写的那样,“去旅行,去闲着,去思考世界的过去和未来,去看书做梦,去街头闲逛,让思考的钓线深深沉入街流之中”。

阳光灿烂的午后,捧一卷书,手指抚过那泛黄的纸页,留下的是岁月的印记。

好书,带我去旅行。“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愿你我以绿色阅读,点亮人生的灯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0115.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