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安全
作者: 陈星岚 杨可琛对于视障人士张女士来说,拥有一条聪明且靠谱的导盲犬,并不意味着出行完全无忧。
张女士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走出家门不远便是苹果园大街十字路口。每逢走到此处,导盲犬“前锋”便会停止引导,安静地趴在路口,等着张女士的手势指令。但由于这个路口的红绿灯未安装过街音响提示装置,张女士无法辨认红绿灯,也就无法第一时间对“前锋”发出指令,只能等着偶遇一个“热心市民”。
“这个问题不是大毛病,但确实会给我们视障人士带来不小的烦恼。”2024年7月,张女士联系到石景山区检察院,称自家门口的部分红绿灯路口存在未依法设置人行横道过街音响提示装置,影响自身的安全出行。
接到线索后,石景山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并联系到石景山区残疾人联合会和石景山区盲人协会听取和征集各方意见。石景山区残联负责人表示,全区像张女士这样的视障人士有2600余人,其中150余人就住在周边的几个居民区,再加上还有无障碍需求的老年人、视力不佳者等,对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的需求广泛而迫切。
“在城市主要商业区和居民区等周边人行横道设置红绿灯过街音响提示装置,是保障视障人士走出家门、平等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无障碍措施,也是对残障人士的关爱和尊重。”石景山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蔡夏告诉《方圆》记者。
随后,石景山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在辖区内多地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到辖区内还有几处十字路口未设置过街音响提示装置。针对此类公益受损情况,石景山区检察院于2024年8月12日进行行政公益诉讼立案。
2024年10月17日,石景山区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相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在辖区内几个符合情况的路口安装过街音响提示装置。2024年11月21日,被建议单位就检察建议进行了书面回复,并表示已经按照建议内容核实处理和整改。
2025年1月6日下午,办案人员邀请了张女士、石景山区残联工作人员、相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涉案点位整改效果进行验收,张女士带着导盲犬亲自体验了路口的过街音响装置,在过街音响装置的提示下,安全通过了人行横道。





“十分感谢石景山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的检察官,有了过街音响,我心里更加踏实了,虽然不能‘眼观六路’,但可以‘耳听八方’。”张女士笑着说。
随后,检察机关针对过街音响可能扰民的情况听取了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将张女士居住的苹果园大街十字路口的装置升级为北京市最新试点的交互式触发智能辅助出行设备。3月5日,该路口的过街音响提示装置完成升级,只需要打开手机小程序连接蓝牙,到达红绿灯时过街音响就能迅速感应到有人靠近并触发播报,这样既便利视障人士出行,又不会给附近居民带来困扰。据了解,这是石景山区首个安装“智能辅助出行”装置的路口。


案件办理后,为使石景山区形成连续规范的无障碍通行环境,检察机关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将该片区域内已有的盲道、无障碍坡道和无障碍卫生间等多处无障碍设施连接起来。蔡夏告诉《方圆》记者:“今后除了完善无障碍设施外,我们还会对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服务等给予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