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的使命

作者: 刘震云

知识分子的使命0
标题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开创地。这里涌现了严复、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人。这些人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高矮胖瘦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是民族的先驱者。

什么叫先驱者呢?当几万万同胞还生活在当下的时候,他们在思考这个民族的未来,为了自己的理想,甚至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就牵扯到知识分子存在的必要性了。为什么人类需要知识分子?一个民族的知识分子除了要考虑这个民族的过去、当下,最重要的是考虑未来。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眼睛要像探照灯一样,更多的知识分子像更多的探照灯一样,要照亮这个民族的未来。

我有两个特别好的人生导师。

一个是我的外祖母。她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她不识字,个子只有一米五六。她在方圆几十里都是个“明星”——她割麦子速度是最快的,当她从这头割到那头的时候,一米七八的大汉也比不过她。

外祖母晚年的时候,我跟她有一次炉边谈话。我问她为什么割得比别人快?她说:“我割得不比任何人快,只是我只要扎下腰,就从来不直腰,因为你想直一次腰的时候,你就会想直10次、20次,我无非是在别人直腰的时候割得比别人更快一点。”

还有一个是我的舅舅。他是一个木匠,脸上有一些麻子,所以大家叫他刘麻子。刘麻子做的箱子在周围几十里卖得最好,所以渐渐地我们周边就没有其他木匠了,就剩刘麻子一个人了。所有的木匠说刘麻子这个人毒,所有的顾客都说他做的箱子柜子特别好。

舅舅晚年的时候,我问他:“你的同行说你毒,你的顾客说你好,你到底是什么人?”

他说:“别人说你毒、说你好,并不能使你成为一个好木匠,唯一使我能成为好木匠的是,别人打一个箱子花3天时间,我花6天时间,我比他做得更好。”接着他又说:“只花6天时间还不是一个好的木匠,我是打心眼里喜欢做木匠,我特别喜欢闻做木匠活刨出来的刨子花的味道。但只是喜欢做木匠活,也当不好木匠,有时候我看到一棵树,如果它是一个松木、柏木或楠木,我会想,这要是给哪家出嫁的姑娘打个箱子该多好;如果它是一棵杨树,我想只能打个小板凳。”

所以最后我送大家两句话:“一句是‘做人要做刘麻子’,另一句是‘举起你们手里的探照灯,照亮我外祖母没工夫直腰的麦田’。”

(摘编自2017年第12期《党员文摘》/本文为刘震云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7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有删节)

上一篇: 祖国是什么
下一篇: 野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