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支柱
我是1951年3月在部队入的党,在党组织长期培养、教育下,不论是在部队还是到地方工作,我都严格要求自己,曾多次立功受奖。
1994年1月,我从单位离休后,参加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的机会少了,我开始错误地认为,既然离休了,只要当个好公民就行了。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我不再学习政治理论,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浑浑噩噩过日子,结果思想落后于形势,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不理解、想不通,曾一度思想苦闷,精神不振,身体上也出了不少毛病。
2002年1月,党组织为我们离休干部订阅了《党员文摘》。第一次拿到该刊,我只是随意翻了翻,可万万没想到,竟被《党员文摘》精彩的文章、丰富的栏目、整洁的版面所吸引。从此,我与《党员文摘》结下了不解之缘。
《党员文摘》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知识,也充实了我的精神生活,成了我晚年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和支柱。因此,每逢月初,我便盼望能早日见到《党员文摘》,有时还要与老伴争个先睹为快。这本刊物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离退休干部,没有离退休党员。作为一个老党员,切不可吃老本,停滞不前。
《党员文摘》已经成了我的精神支柱,我愿将自己的有生之年,与《党员文摘》相伴,“活到老、学到老”。
——辛国明
(摘编自2002年第12期《党员文摘》)
与《党员文摘》相伴已经好几年了,家里书橱整整一层全是它的身影。于我而言,《党员文摘》不单单是一本杂志,还是一位知己、一位良师……
当年,我刚被借调到新的单位工作,因为是借调暂时没有解决工资,孩子刚满周岁,丈夫又下了岗,家里生活一时陷入困境。渐渐地,我变得越来越焦躁,动不动就发火。2007年春节,高中的老同学从外地回老家过年,特地到我家来玩,我给她讲述了我的苦恼。她拿出带在身边的《党员文摘》送给我阅读,说它会带给我内心的宁静。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静下心来读《党员文摘》。文章里讲述的那些面临巨大挫折时坦然面对,继续编织更加辉煌的人生的故事,让我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的脆弱;那些怀揣梦想始终孜孜不倦追求的平凡人物,让我明白我的梦想是如此苍白……我不再自怨自艾,把心思放在了工作、孩子身上,家庭开始恢复生机,生活重新展露了它的美好。这时,我才发现当初那些令我痛苦的事情是那样的不值一提。
《党员文摘》感染了我,给了我一生都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力量。
——宋显容
(摘编自2007年第1期《党员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