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不唐捐, 玉汝于成
作者: 周子珺常言道:“天道酬勤,功不唐捐;行者常至,为者常成。”人们一般都会认同持之以恒和脚踏实地的价值,正所谓功不唐捐,玉汝于成。仔细推敲,不难发现,这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关系,即坚持、踏实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
具体来看,坚持和踏实是相对于逆境而言。在顺境之中,坚持和踏实的价值往往不会被发现,只有在逆境中,方可显示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坚持和逆境中的退却形成了一组矛盾,而踏实与逆境之中的浮躁形成了另一组矛盾。尼采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因为人一旦陷入悲观,就丧失了和苦难斗争的力量,结果必将遭受更大的痛苦。而坚持和踏实的品质就是这样一种力量,而且是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被朱熹称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的范仲淹,就恰恰拥有这样的品质和力量。范仲淹年少读书时因家贫只能靠吃粥与咸菜度日,但他满怀忧国忧民之思,立下了宏大的建功立业之志。他不怕艰难,精进学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最终成为宋朝一代鸿儒。
想要有所成就,一般来说是要凭借顺流之潮,厚积薄发,弄潮而行。但并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是在顺境中取得的,逆境也是某些成功路上绕不开的绊脚石。逆境给予大家严峻的考验,会抑制和挫败人们的积极性,倘若能拥有坚持和踏实这两种品质,就有机会在逆境中也能大展身手。岳飞在战乱中坚持每天习武、读书,多年不变,踏踏实实打基础,终得宗泽赏识,走上抗金救国的传奇之路;爱因斯坦获得诺奖的光电效应论文最初也是石沉大海,但他并未就此放弃,一直坚持继续努力,不断反复试验,他的这篇论文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虽然坚持和踏实不一定会卓有成效,但当陷入人生的逆境时,我们只需要坚持和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才能,在往后就有可能扭转局面,转逆为顺,赢得鲜花和掌声。
在生活之中,顺境难求,逆境却处处有。享乐与退却十分容易,坚持与踏实则难能可贵。放眼当下,处于发展中的中国,社会的顺境与逆境是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生转变的。当处于社会的顺境时,当代青年要顺应潮流,彰显青年的进步,要做时代的弄潮儿与社会的风向标,展现出当代青年坚持的气度和踏实做事的信条;如果面临社会的逆境,当代青年也应该坚持和踏实地去做事,相信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总有一天会转逆为顺,柳暗花明。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148.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