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说 | 苏州制造升级的方法论,究竟是什么?

作者:杨璐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的编辑杨璐。这一期我们做的是《苏州制造》。

我们做这期选题的缘起,是想把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放在一个小单元里去观察。苏州作为一个地级市,却在中国的制造业里名列前茅,我们想去探访苏州制造业发展的方法论,也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

我们选了四家公司,分别是亨通集团、信达生物、“好孩子”和科沃斯。他们刚好代表了苏州制造业或者说中国制造业的不同的阶段。

“好孩子”童车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这是一个国民品牌,它其实是从乡镇企业转型而来的一家公司。亨通集团所在的吴江,原来是中国丝绸的重要产地,在九十年代的时候,亨通集团的创始人开始创业,对当地来讲,其实也是一次转型升级,丝绸行业在当时看来是一个夕阳行业,他们不放弃夕阳行业的同时,还要去抓朝阳行业,所以他们培育了其他看起来更有希望的行业,其中就有电缆,亨通是其中的一家。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亨通成长为一个500强的企业,是那一批的转型升级的企业中孵化出来的巨头。科沃斯也有很有意思,它是作为代工企业起家的,现在成长为中国头部的扫地机器人公司,同时还有很多海外业务,这也是特别典型的中国工厂的成长路径。信达生物是比较新的一个公司,主要生产创新药。在今年上半年,生物制药是一个挺热的话题,信达生物也是在这一轮讨论中,经常被提及的一家,他们最近一些药品的数据非常好,也很受关注。

这一期封面的主文有8000字的体量,由主笔张从志采写的,他从比较宏观的角度讲述了制造业为什么在苏州做得比较好?苏州都做了哪些的工作?一方面是苏州自己的特点,比如它的区位优势:紧邻上海,可以和上海做一些配合;还有苏州当地的营商环境,这一点其实是特别重要的。在很多人的理解里,我们讲到制造业,往往会讲到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这些方面,然后会觉得说像苏州这样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都比较高的地方,是不是不如中西部地区那些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城市有优势?但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营商环境。苏州的营商环境在全国是排在前列的,那么这种良好的营商环境究竟是怎样的情况,在这篇文章中也有很详细的介绍。另外还有人才,这也是特别重要的因素,如何吸引人才?怎样把人才留住?吸引来的人才在苏州如何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文章中都有深入的采访。

主文之外的四篇文章,分别介绍了亨通集团、信达生物、“好孩子”和科沃斯各自的情况。亨通其实是一个特别庞大的集团,它的业务线很多,也有不少突出的板块。我们选取的是它的光纤板块,一个原因是这个板块的市场份额非常高,另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代表着中国公司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做科技上的突破。

比如在光纤领域,之前光纤预制棒的设备和核心技术都不掌握在中国公司手里,中国也做不了,但亨通其实是用自己的方法取得突破,解决了这些问题,包括制造设备、厂房设计等等,都是他们自己摸索出的路径。这篇文章其实讲清楚了,很多领域的自主创新或者说突破“卡脖子”,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信达生物的故事也很有代表性。苏州当时在做生物医药这个领域的时候,其实并没有相关的技术条件和资源,那么如何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去培育一个高科技产业?中国的生物制药是怎么做起来的?我们今年大家都在讨论的创新药,为什么中国一下子就做得这么好,他们的技术优势在哪里?在关于信达生物的这篇报道中,你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好孩子”这篇报道,讲述的也是一个技术突破的故事。可能我们对“好孩子”这个品牌的了解还停留在童车上,但其实“好孩子”现在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是儿童安全座椅。从童车到儿童安全座椅,其实是跨了一个领域,因为童车属于儿童玩具行业,但是安全座椅属于汽车行业,它的技术要求、生产标准的严格程度都是不一样的。那么这样一家企业如何进入安全座椅的领域,怎样完成转型升级,也是很有意思的故事。

最后一篇是关于科沃斯机器人,我们的重点其实在出海上,因为现在全球的扫地机器人行业中,活跃的可能都是来自中国的公司,那么科沃斯作为一家中国扫地机器人的头部企业,他们面临的是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如何做好海外市场?那么现在他们做了哪些工作,我们这次用了一篇不太长的文章,讲述了这方面的情况。

以上就是本期封面故事的内容,谢谢大家。编辑说 | 苏州制造升级的方法论,究竟是什么?0点击上图购买本期纸刊

———编辑/一丁剪辑/译丹

上一篇:
下一篇: 苏州制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