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村支书涌进短视频赛道
作者: 吕雅萱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跃进村驻村第一书记向林被“狠狠”踢飞到草地上,他随即捡起一枚鸡蛋嗅闻:“土鸡蛋,湘西的土鸡蛋。”下一秒,他又被一头牛“拱飞”,从草丛里举起一桶茶油深情地说:“湘西的茶油。”在这段短短25秒的视频里,向书记遭遇各种意外,土鸡蛋、茶油、红薯粉等土特产伴随魔性音乐和幽默台词依次出镜。
今年4月以来,村支书火了。全国多地的村支书突然在短视频平台上冒出来,从60多岁的老支书到“00后”年轻支书,或穿着白衬衫在茶园里跳蝴蝶舞,或光着膀子泡温泉展示乡村生活,还有人从蜂箱里钻出来,举着红酒杯喝蜂蜜,网友直呼“豁出去了”。
“巨量算数”显示,今年4—5月,“村支书”在短视频平台的搜索指数同比飙升231.8%,“村支书为了宣传有多卷”等词条频频登上平台热搜。
热闹之余,村支书们也有自己的焦虑:我们能把握住这一波流量吗?热潮过后,怎么才能给村里留下一些带不走的东西?
村支书火了
“向书记,全国多地的村支书都拍了搞笑短视频,你不代表湘西出战吗?”2025年4月中旬,向林收到这样一条私信,私信还发来了四川地区某村支书拍的短视频,后者从泥塘水底下突然冒出来,白衬衫粘满淤泥,对着镜头倾情推销本村大白鹅的吃法。
向林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搞笑天赋,对此感到为难。他曾在2023年经组织批准开通短视频账号,不过,在过往视频里,他所做的往往是提着慰问品走访村民、站在镜头前一本正经地宣讲三农政策,以及通过短视频帮村民销售土鸡、茶油、猪肉等。进入4月,他也关注到全国多地村支书纷纷在短视频平台发布魔性、搞笑的视频,点赞量动辄几万。相比之下,他的每条视频点赞量只有一两千,而且还有下滑趋势。
于是,向林也下场了。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向林和一个驻村工作队的同事来到村里柑橘园附近的一片树林里,拍摄了本文开头的那个视频。这条名为《湘西申请出战》的视频,收获了3.3万个赞和6000多条留言,网友调侃“书记一个比一个拼”。这也成为到目前为止,向林点赞量最高的视频。
在短视频平台上,村支书确实很火。据《中国新闻周刊》统计,今年4月以来,多个以拍摄魔性、搞笑视频为主的村支书账号走红,这些账号大部分是近期起号或者更新的,但普遍在短期内获得较高关注度,部分视频点赞量可达20万。有网友总结了九大最火村支书账号,这个集纳视频本身就获得了近万转发量。
这一波村支书短视频的流量是怎么起来的?多位村支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最初是在今年3月,某地几位基层干部穿着白衬衫在油菜花田跳网络热舞,笨拙却真诚的舞姿意外走红,并得到官媒转发。此后,各地基层干部纷纷效仿,村支书也加入其中,在果园、村口、温泉等场景下拍魔性、搞笑视频,其中,年长村支书的“反差萌”尤其受到网友热捧。
被网友戏称为“全网最帅支书”的关祖苹,来自四川省资阳市帽石村,那段时间,他也趁势发布了11条在油菜花田里唱歌跳舞的视频,累计获得超20万点赞。不过,关祖苹发布一条带有反串色彩的视频后,被领导找谈话,说他“有点过了”。
关祖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的精力和经费有限,不可能像专业团队那样精心拍摄原创视频,相比之下,搞笑视频制作成本低,但传播性高,容易爆火。哪个段子火了,他就模仿拍摄,加入一点自己的微创新,希望能持续吸粉。
当时,向林也去村油菜花田里跳了一段,他觉得自己舞姿笨拙,碍于面子没有发布。但他观察到,跳得不好的村支书视频反而更容易被点赞推送,自我娱乐精神强的村支书更受流量青睐。
为什么村支书的视频会忽然爆火?一位任职于MCN机构从事媒介观察的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村支书这一身份天然带有乡土情怀,他们说的方言、呈现的乡村场景,触发了城市人群的乡愁共鸣,也契合近两年流量始终很大的田园牧歌式内容风格。而且,这一拨爆火的村支书在视频里普遍放得开,商业转化的自由度也高,有消费能力的自然流量更容易转化为黏性粉丝,提高账号热度。
为农产品找销路
樱桃是挂在耳朵上的饰品,腊肉是扔进远行车里的道具,全国多地村支书的短视频里,本地农产品频频出镜,十分抢眼。村支书们争相拍娱乐视频背后,有一个共同心愿:为村里的农产品找销路。
2023年,向林被委派到跃进村担任驻村干部,村里有几百亩茶油种植基地,但因跃进村身处湘西大山深处,距离县城一百多公里,村民只能在村镇街边摆摊散卖,茶油销路长期受阻,跃进村的经济水平在整个镇里也属中等偏下水平。
作为外来干部,向林的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他希望通过一些行动取得村民的信任。他知道,村民看重的是很实际的东西,比如能不能把村里的路修好、能不能帮他们把茶油卖出去,于是他开始琢磨茶油销售难题。
向林起初的思路是去县里各单位跑一跑,让对方集中采购。但沟通下来他发现,各单位采购需求不大,结款周期长,而村民是想尽快拿到现金的。
2023年底,向林随手把一户人家滞销茶油的情况拍成视频发到网上,没想到,10斤茶油很快被评论区一个广州网友买走了,这为他打开了思路。此后,他开始通过短视频帮村民宣传茶油、蜂蜜、土鸡、腊肉等农货,网友在后台私信转账,他从村里发货。目前,他已经通过短视频平台为村民销售了40多万元农货。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西村村支书张世红有同样的诉求。西村位于“水果之县”临猗县的西北部,种植有5000多亩樱桃,但名气稍逊于山东烟台、辽宁大连的樱桃。张世红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村里八成樱桃走线下渠道销售,每年5—6月,山西省内客商会来村里收购樱桃,这些客商相互认识,村里樱桃的价格压得比较低。因此,张世红想拓宽西村樱桃的销售渠道。
张世红和包村干部吴勇都想到了电商渠道。吴勇曾联系专业电商公司为村里樱桃铺设电商销路,但所需费用很高,村里出不起这笔钱。张世红还曾尝试把樱桃送进网红直播间,但同样因费用问题没有谈拢。于是今年,他们决定自建电商团队,张世红亲自出镜为村里的线上樱桃代言。吴勇游说在西安工作的三个“95后”朋友回村加入张世红的创业团队,“在村里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庭,比在城里强多了”。
4月18日,账号“西村支书张万亩”发布首条视频:张世红头戴宽檐帽,把一把铁锹扛到肩上,背后弹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农民万岁”四个红色大字。不少网友调侃视频有“昆汀风”,进而成为张世红账号的“铁粉”。后来,张世红的视频最多得到近30万的点赞量。
不过,村民们对他的视频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议论,60多岁的张世红在视频里又唱又跳,不符合他的身份;也有人说:“你不拍短视频,我家的果子也能卖出去。”
盈利如何分配?
村支书们对拍视频和直播带货展现出强烈的个人主动性,除了想为村民拓展农产品销路,另一方面,他们也想改善个人经济状况。
关祖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前他创业开餐厅、搞养殖,但都失败了。后来因买房、生育二胎,经济压力很大。2021年,他之所以想回村竞选村支书,就是考虑到,依托村里的农产品做电商创业,或许是兼顾乡村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平衡点。
关祖苹从2023年开始在村播基地以村支书身份直播卖货,他建了一个微信群,里面有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开播前,他在群里喊一声,谁家有农货明天来直播间卖,第二天村民就背着装有大蒜、土鸡、茶叶等土货的竹篓来了。当时他的直播刚起步,直播间没有多少流量,卖了多少钱就当场转给村民。
经过这两年努力,关祖苹的直播间流量提高到平均场观人次20万,吸引来企业入驻卖标品,标品又能反哺直播间以更高人气。如今,在他的直播间,村民散货和企业标品的数量比例约是1:3。卖村民散货赚的钱,关祖苹当场跟村民现金结付,企业标品的销售利润则进入关祖苹名下公司,他再拿出其中1%贡献给村集体经济。
张世红设计的盈利分配方式跟关祖苹有所相似。他以客商价格从村民手上收樱桃,先跟村民结款,然后拿到直播间以村支书身份卖出,盈利归属自己名下的果业公司,他再拿出销售利润的5%贡献给村集体经济,用于修路、装路灯、资助大学生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支书拍摄短视频爆火、带货,以村支书身份直播带货的盈利,究竟应如何分配,成为需要被关注的问题。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聂辉华看来,村支书不属于国家公职人员,其被允许经商。以村支书的身份直播卖农产品能提高个人收入,同时也给全村经济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他认为这是一种激励相融机制。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党国英则认为,当村支书直播带货的盈利达到一定体量时,还需评估其商业行为是否占用工作时间、是否借用集体资源等,划分职务行为和个人商业行为,把不同身份的责、权、利分清,避免假公济私。
更重要的是,如果村支书在直播领域因为卖假货、纳税等问题“翻车”,损害的将是整个村支书集体的名誉,也削弱了政府公信力。村支书直播带货,应该被加以规范。

乱象已现
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孵化村支书账号的培训机构。
“文老师,我的号做了几个月,没有流量,我都快要放弃了。”5月的一个晚上,在一个直播间,一名自称来自江西的村支书跟主播连麦抱怨。
主播文树正是星火数字(深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了解对方是“00后”之后说:“你这个账号不行,我免费送你一套文案,你就说自己是全网年龄最小的村书记,给自己打造一个人设。明天拍了,来我直播间给我个数据反馈。”
文树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他看好三农赛道,开始做这个领域的网红孵化,学员包括农民、农技人员、返乡创业者和村支书。相比之下,村支书账号更容易起号,因为村支书有“身份的加成”,能解决一部分信任问题,天然有流量。因此,他要求学员在账号名称里一定要凸显村支书身份,最好直接写上地区和土特产,“比如最近很火的安岳柠檬覃支书、贵州思南红薯村支书、蒙阴蜜桃村支书,都是这么做的”。
一个半小时的直播里,十几名说着不同方言自称村支书的人依次连麦,他们的粉丝量只有几十到几千,视频的拍摄效果也远不及头部村支书账号。有人问,什么牌子的手机画质更清晰。也有人问,2025年就要换届选举了,村里没什么产业,她想连任,想把村里的产业做起来,但她不知道拍视频卖什么。
在直播间,文树正会给每一位连麦的村支书当场设计一条视频文案。不过,更多服务需要购买课程,两天一夜的线下课价格接近2000元,“陪跑”课程价格则接近6000元——文树正会给账号设计定位,写短视频文案,提供流量数据分析,“陪跑”村支书生产100条短视频。
曾有一名网友找到文树正,提出想购买村委会的招牌作为视频拍摄背景,以虚假村干部身份打造个人账号。文树正认为这样做可能涉嫌违法诈骗,拒绝了对方。
关祖苹也注意到这一新出现的乱象。他说,一些主播使用名誉村支书、助农推荐官等模糊身份,佩戴党徽,伪造村部办公场景,销售以次充好的假货。被平台整顿后,这些人又转到山区,让当地村民假装拿着自家农产品来直播间卖土特产。有一次,关祖苹在一个直播间看到,一个说着四川话的大娘推荐自家鹅蛋,发货地却显示在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