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纬锂能决定赴港上市
作者: 胡雯雯随着港交所铜锣声在2025年5月为宁德时代(03750.HK)敲响,锂电池行业的资本迁徙潮再度升温。只过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300014.SZ)也宣布启动H股发行计划,拟登陆港交所主板。
这家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九、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第二的企业,正试图通过跨市场融资打破“双雄争霸”的行业格局。
高增长背后的隐忧
成立于2001年的亿纬锂能,曾以“锂原电池隐形冠军”的身份在2009年成为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如今,其业务版图已覆盖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三大领域,并在匈牙利、马来西亚、美国布局产能。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亿纬锂能赴港上市可看作“从中国制造向全球技术方案供应商转型的关键战役”,但资本市场是否愿意为这场战役提供充足弹药,仍存变数。
2025年一季度,亿纬锂能交出了一份“撕裂”的成绩单:营业收入同比飙升37.34%至127.96亿元,归母净利润却仅微增3.32%。这暴露出两个深层矛盾:在价格战吞噬利润的同时,重资产扩张也带来不小的财务压力。
当前,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的价格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尽管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80.54%,动力电池增长57.58%,但营业成本增幅(37.45%)已经高于营业收入增幅(37.34%),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6.60%,是远低于营收增速的(37.34%),这些都显示出企业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承压。
更严峻的是资产负债表:亿纬锂能2024年末总负债是598.91亿元,到2025年Q1变成672.49亿元,增幅达到了12.28%。而企业应收账款为128.08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例高达314.26%,这或许暴露出对客户账期管理的失控风险。
全球化展望与资本突围
此次亿纬锂能的港股募资,或许对于企业来说会是一场及时雨。
按此前宁德时代H股募资407.6亿港元、稀释3.5%股本的先例推算,亿纬锂能若发行10%股本,有望募集约300亿港元。
如果这笔资金到位,对于企业匈牙利大圆柱电池工厂、马来西亚储能基地二期的投产,以及应对欧盟《新电池法规》带来的碳足迹成本激增都有助益。
亿纬锂能并非业内孤例。自2022年至今,已有中创新航(03931.HK)、瑞浦兰钧(00666.HK)、正力新能(03677.HK)等锂电企业登陆港股,形成“A+H”双平台融资潮。
宁德时代的案例最具参照性:其H股上市后股价较发行价大幅上涨,407.6亿港元募资额创港股四年新高,但代价是A/H股溢价率收窄至8%,考验着股东利益平衡能力。
对于亿纬锂能来说,“A+H”双平台模式的隐忧同样存在:企业当前A股市盈率约21.56倍,相对于港股电池板块普遍较低的市盈率均值,背后存在的倒挂可能性,或引发估值重构的阵痛。
然而,业内先行者的经验已经显示出了这种战略的必要性。比如,中创新航就凭借港股融资持续加码高压快充技术,试图用技术路线博弈资本耐力;瑞浦兰钧则通过港股募资在印尼建设镍矿-电池一体化基地,以资金盾牌来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但这种战略是否能继续运行,则取决于当前的资金流动性。2025年港股年内IPO募资已超760亿港元,同比激增7倍,市场能否持续承接锂电企业的融资需求,需要打上一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