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端端的,怎么会厌学呢

作者: 张国宣 何凡

“大夫,我家孩子以前挺听话的,学习也很主动,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怎么劝都不想去学校,也不学习了……”在儿童精神科门诊,我们经常会看到满面愁容的父母带着他们“突然厌学”的孩子前来就诊。很多家长认为,厌学是孩子“不努力”“想躺平”,但实际上,这可能是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信号。孩子可能遇到压力过载、亲子冲突、人际交往困难,甚至有潜在的精神心理问题,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关注。

好端端的,怎么会厌学呢0

孩子为何突然厌学

“你怎么还不去学习?”“为什么一上学就这不舒服、那不舒服?”“爸妈辛苦赚钱供你读书,你还这么不懂事?”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不想学习、不愿去学校后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批评和指责。我们的建议是:千万别急着责怪孩子“懒”或“不懂事”。这些指责很可能会成为孩子不良情绪的催化剂,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我们更需要关注厌学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自身因素

儿童青少年的身心还处于成长阶段,情绪调节能力还在逐步发展过程中,各种学业压力及人际负担会导致一些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此外,厌学往往是多种心理健康问题的信号之一,有些孩子可能有抑郁、焦虑等症状,有些孩子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社交困难等问题。调查显示,厌学的孩子中有50% 存在焦虑、抑郁情绪。

家庭因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养育环境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部分家长倾向于“唯分数论”,在孩子成绩不理想时,经常采用粗暴说教、批评,甚至打骂等教育方式,这样可能适得其反,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同时,家长的焦虑情绪也会传递给孩子。父母有稳定的情绪及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育理念、老师的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都会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包容的学校环境、张弛有度的学习节奏、适当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临床上,我们看到一些孩子害怕去学校是有原因的:在学校,他们因成绩不好被同学嘲笑,或被老师当众指责甚至羞辱,有的孩子还不幸遭遇校园霸凌……孩子缺乏应对这些困难的能力,有的孩子被父母忽视,甚至在他们鼓足勇气向父母寻求帮助后,却被指责为“懦弱”。

社会因素

如今,孩子常常面对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压力,这些可能成为孩子“不可承受的生活之重”。他们的大脑如同紧绷的琴弦,随时有断裂的可能。这种情况下,负责专注和决策的大脑前额叶就会毅然“罢工”,使得孩子想学也难以集中注意力,最终形成“越学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

如何化解孩子的“心结”

孩子很少直接说“我厌学了”,但家长可留心观察其行为。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就是他们在发出求救信号。

情绪和行为的变化

一提到和学习、学校有关的事情,或者上学前没有特别的原因,孩子的情绪出现较大波动,如烦躁、难过、恐惧等,甚至哭闹或打砸物品;写作业时经常拖拖拉拉,到深夜还完不成;沉迷手机、游戏,频繁啃指甲、拔头发等。

各种身体不适

孩子经常头痛、胃痛、心慌、手抖、胸闷等(尤其是在上学前),甚至有濒死感,到医院做检查也没有发现明显的身体问题;孩子经常喊“累”,在家可以长时间卧床、不活动;饮食不规律;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或者昼夜颠倒,熬夜玩游戏。

来自老师的反馈

好端端的,怎么会厌学呢1

老师经常反映孩子上课走神,处理不好同伴关系。

帮孩子走出情绪“黑洞”

家长发现孩子有厌学的情况后,千万注意不要第一时间指责孩子,或是强制孩子继续上学,弄清楚厌学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家长可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感到安全,在交流中避免评判,不急于给建议,耐心倾听孩子遇到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可以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如此,孩子才会愿意倾诉烦恼和痛苦。

家长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人际交往等情况;给孩子适当“减负”,让孩子从擅长、喜欢的科目入手,并设置奖励机制,帮助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如果孩子真的遭遇了校园霸凌等事件,必要时可以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经过家庭、学校等共同的支持帮助,孩子可能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如果孩子仍有明显的情绪行为变化或躯体不适,且程度越来越重,家长就要高度重视,及时寻求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的帮助, 评估孩子的心理状态, 必要时接受干预。

经过积极帮助,孩子逐渐恢复上学,还可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厌学也可能会再次出现。那么,关注孩子的长期预后就非常关键。一方面,家长应当警惕“康复陷阱”,不要孩子刚好转就加码补课,要允许“进两步退一步”,关注孩子的感受,给孩子足够的陪伴与支持,改善家庭氛围。另一方面,孩子学会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也至关重要,心理治疗尤其是家庭治疗对于孩子的预后影响巨大,可以使孩子获得长期的心灵成长。

每个厌学的孩子都像暂时失去活力的植物,他们需要的不是“催熟剂”,揠苗助长终不可取,家长需要调整“光照”、补充“营养”,为孩子提供成长的“沃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