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四季养生有讲究

作者: 赵世同

糖尿病患者四季养生有讲究0

糖尿病在中医药学中属于“消渴病”的范畴。中医认为,糖尿病发病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肝肾亏损、气血不足等因素相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独特的优势,糖尿病患者在不同季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养生调理,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遵循整体观念, 强调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综合运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种方法。

内治方面 临床研究和药理学研究发现,鬼箭羽、天花粉、黄连、葛根等中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治疗糖尿病的常用中药还包括丹参、赤芍、川芎等活血化瘀药,以及生黄芪、人参等益气养阴药。此外,患者日常食用具有降糖、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的药食两用食物,如苦瓜、木耳、洋葱等,也有利于改善病情。

外治方面 针灸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方法。针刺疗法可采用毫针刺法,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具体症状,选取足三里、三阴交、胰俞、脾俞等穴位进行针刺。耳针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调节内分泌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控制血糖水平。另外,穴位贴敷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贴敷相应药物,使药物有效成分经皮肤吸收,从而调节机体功能,也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需要提醒的是,采用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糖尿病合并有皮肤感染、溃疡者不宜针灸,以防继发感染。

针对不同的糖尿病并发症,中医也有相应的治疗方法。

脱疽(糖尿病足) : 药浴、中药外敷、箍围等中医外治法,可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顽固性皮肤溃疡愈合。

糖尿病肾病:通过辨证,采用滋补肝肾、益气活血、健脾补肾、化瘀通络、调补阴阳、通腑泻浊等治则进行中药治疗,可使患者尿白蛋白减少、肾功能改善,有效延缓疾病病程。

视网膜病变:通过辨证,采用滋补肝肾、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等治则进行中药治疗,可促进眼底渗出物的吸收,提高视力。

患者四季养生重点

正确运用中医养生方法,根据四季特点,调整起居、饮食、情志等,可达到协同治疗、控制病情的目的。

春季养生

饮食调养:春季饮食应以清淡、养阴为主,可适量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芹菜、苹果、梨等,辅助食用辛温发散的食物,如生姜、葱、蒜等,以助阳气升发。

推荐食疗方——山药地骨皮汤

取地骨皮30 克,桑白皮15 克,麦冬15 克,山药50 克。将地骨皮、桑白皮、麦冬、山药用水浸泡20 分钟后,加水煎煮半小时即可。本品适用于多饮、身体消瘦的糖尿病患者。

起居调养: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

情志调养: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剧烈波动。

夏季养生

饮食调养:夏季饮食应以清凉、解暑为主,可适量食用黄瓜、苦瓜等清热解暑的食物,辅助食用养阴生津的食物,如百合、莲子、银耳等。

推荐食疗方——苦瓜炒肉

取苦瓜1 个,猪瘦肉、食用油、葱花、姜末、花椒粉、盐适量。将苦瓜洗净,去瓤,切片;猪瘦肉洗净,切片。在锅中倒入食用油烧至七成热,放入葱花、姜末和花椒粉炒出香味,放入肉片煸炒,再加入苦瓜翻炒。待苦瓜被炒软时,加盐调味即可。本品可泄热增液,适用于烦渴多食、大便干结的糖尿病患者。

起居调养: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适当午睡,避免过度劳累,防止中暑。

情志调养: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剧烈波动。

糖尿病患者四季养生有讲究1

秋季养生

饮食调养: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燥为主,可适量食用梨、苹果、柚子、芝麻等食物,辅助食用养肺阴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等。

推荐食疗方——沙参莲子粥

取北沙参10 克,莲子20 克,百合30 克。将北沙参、莲子、百合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至粥熟即可。本品可滋阴健脾、生津止渴,适用于鼻燥咽干、心烦口渴的糖尿病患者。

起居调养: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防止皮肤干燥;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郊游、登高、打太极拳等。

情志调养: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悲伤。

冬季养生

饮食调养:冬季饮食应以补肾为主,可适量食用羊肉、鸡肉等温性食物,辅助食用养肾阴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枸杞子等。

推荐食疗方——枸杞炖兔肉

取兔肉、枸杞子、姜、葱、料酒、盐适量。将兔肉洗净剁块,加姜、葱、料酒腌制后加水和枸杞子炖熟,最后加盐调味,吃肉喝汤。本品适用于肝肾不足的糖尿病患者。

起居调养: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受寒;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

情志调养:保持心态平和,静心少虑,避免急躁发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