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从“地瓜理论”孕育出“地瓜经济”

作者: 柳文 李景

浙江:从“地瓜理论”孕育出“地瓜经济”0
标题

在经济大省浙江,多年来“地瓜理论”孕育的“地瓜经济”不断发展,积极利用外部资源、外部市场,积极走向省外、国外。如今,浙江还在丰富自己的答卷,让“地瓜”藤旺、根壮、块茎肥。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浙江工作期间,针对浙江土地面积小、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等资源要素问题,提到了“地瓜理论”,敏锐地指出必须跳出浙江发展浙江。

20年来,“地瓜理论”孕育出“地瓜经济”。浙江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了双向对流机制,并在全球更大范围内获得了资源要素的配置能力、提升产业链控制水平、建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今,浙江的开放型经济更具韧性、活力和竞争力。

高水平走出去

一艘艘满载着镍铁矿石的船舶从印度尼西亚纬达贝园区码头出发,驶至万里之外的浙江嘉兴港,再把货物运往振石控股集团下属的不锈钢公司——东方特钢。“通过布局海外,我们打造供应链闭环,从源头确保了产业链安全。”常驻印尼的振石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源说,企业的藤蔓越向海外延伸,扎在浙江的根系也就越发达。

振石控股集团总部大楼182米高、共41层,坐落于浙江省桐乡市。以此为圆心,振石的销售网络遍及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生产基地延伸至印尼、埃及和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

“世界镍矿资源主要集中在印尼、澳大利亚等国,我国是镍消费大国,却是典型的‘贫镍国’。生产不锈钢的原料中,仅镍矿成本就占了60%以上。”振石控股集团投资战略部副总经理项德军告诉记者,无论是受到国外政策倒逼,还是出于自身发展需要,产业链向上游延伸都十分必要。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以及自身发展需求推动下,振石控股集团这个“地瓜”的藤蔓不断向外延伸,深深嵌入全球产业链中。2014年,振石在印尼投资建设镍铁冶炼厂;2018年,在纬达贝工业园投资建设年产3.5万吨镍金属的雅石镍铁冶炼项目;2022年,启动建设振石印尼华宝工业园……

“从走出去的企业实践来看,将部分产能、技术转移和落地到海外国家和地区,能更好地利用当地资源节约成本,同时带来更大市场,更有助于中国企业聚焦于核心技术或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带来更大收益。”安永浙江省主管合伙人黎志光分析指出,“地瓜经济”之所以被放在浙江三个“一号工程”中,是因为它是浙江经济发展壮大的秘诀。

浙江:从“地瓜理论”孕育出“地瓜经济”1
中国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的第四艘汽车运输船“深圳号”

黎志光认为,“地瓜经济”的主体是企业,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目前企业已形成几种类型,比如市场外向型企业,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经营主体是典型代表;再如投资外向型企业,像海亮、吉利等一大批浙江的跨国型民营企业;还有资本外向型企业,以在浙江萌芽的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为代表,这类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全球资本市场的资源,通过境外上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20年来,浙江的‘地瓜经济’大致经历了3次发展迭代。”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叶建亮的研究视野下,“地瓜经济”1.0版是浙商早期“走出去”闯天下的阶段,在当时省内资源稀缺、发展空间不足的限制下,浙商勇于出海,通过汲取外部资源谋求发展;当出海企业不断壮大,则逐渐过渡到“地瓜经济”2.0版,即通过资金回流、回乡办厂、市场渠道共享等方式,加入到浙江的现代化建设大潮中;而经过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不断培育融通,如今“地瓜经济”则是进入到在全球进行生产力布局,并围绕核心产业链升级,积极获取高端要素资源,加快推动浙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3.0版本。

“浙江正处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要有效解决发展中的资源要素问题,必须跳出浙江谋发展。”叶建亮表示,经过20年发展,浙江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地瓜经济”模式,比如,有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海外并购型模式,有以“跨境电商+海外仓”服务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平台模式,有以建设海外产业园为载体的“借船出海”模式,有以总部经济园区建设为引领的企业全球化布局模式。

高质量引进来

2022年6月,投资13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在嵊州上线投产。该项目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经济开发区新能源高端装备“万亩千亿”产业园内,生产新能源电池及相关配套产业核心产品等。

“这笔投资是在嵊州乡贤牵线搭桥下完成的。”嵊州经济开发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凝聚乡贤资源、扩大“朋友圈”、充实“智囊团”,吸引了千亿元资本落地。

在比亚迪项目带动下,浙江海威汽车二期等多个乡贤项目紧跟着入驻,还吸引了汉嵙新材料、鸿星材料等不少与新能源装备相关的上下游配套项目,嵊州新能源装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取得重要成果。

不仅有国内龙头企业纷至沓来,浙江还吸引了外资频频“押注”。步入浙江省嘉兴市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记者沿着平善大道经过一座座尼得科集团旗下的工厂。

前身是日本电产的尼得科集团,从2002年开始陆续在浙江平湖投资,如今已有16个工厂落户平湖,最新增资的汽车马达(浙江)有限公司总投资额达3亿美元,是该集团在海外最大的投资项目。

尼得科为何持续加码投资嘉兴平湖?在尼得科汽车马达公司产品技术部部长李营看来,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是重要因素之一。对尼得科而言,集团周边的15座工厂大多与其存在供应链关系,产业集聚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供货质量也有了保障。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平湖当地就有13家民营企业成为尼得科汽车马达公司的供应商。

更多“洋鲇鱼”来浙投资,与本土企业在产品创新、投资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竞合,激活了市场活力,打开了发展空间。

抓住引资龙头,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从成立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到采埃孚、蒂森克虏伯、飞利浦、弗吉亚、玛氏等世界500强企业先后落地,浙江嘉兴招商引资实现质变,龙头集聚效应凸显。

总部经济壮大根茎

发展“地瓜经济”,壮大根茎是固本之策。只有根扎实了、扎深了,才能茁壮成长、开枝散叶。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印发的《浙江省鼓励和引导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修订版)》提出,力争到2027年,浙江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和集聚辐射能力明显提升,总部数量累计增长20%。

总部经济是推进高水平开放、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经济形态。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总部位于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家从事区块链研发的企业,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布局分支机构和子公司。

“企业跟着产业链走,创新跟着人才走。”趣链科技创始人兼CEO李伟说,杭州高新区有成熟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链条,汇聚了大量数字经济人才,为区块链行业生态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这几年,趣链科技不断探索拓展区块链应用场景,在智慧城市、金融科技、能源“双碳”等领域取得重要应用成果,持续助力政府和企业客户加速数字化转型。

为打造数字经济总部基地,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杭州高新区建设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产业创新中心,通过建立资源、场景、模型应用的联动共享机制,保障入驻企业展示应用场景、进行实验探索及交流合作的各项需求。目前,创新中心入驻企业20余家,涉及大模型、医疗健康、工业检测等10余个行业场景,创始团队平均年龄约为32岁。

“我们构建起体系完备的数字经济总部核心产业,引进培育人工智能企业150多家,基本涉及了AIGC全产业链环节,重点企业营收超1800亿元,为AIGC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杭州高新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总部经济发展演化规律看,一个城市对总部的吸引力大小以及总部经济的发展成长情况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浙江省特别是杭州市的总部经济已蔚然成势,但要打造全球一流的总部经济集聚地,需要政策环境、基础设施、产业集聚、企业服务、科技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持续提升和引导。

地瓜长得好不好,土壤质量是关键。未来,浙江将聚焦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高要素跨境流动效率,让“地瓜经济”藤旺根壮。

上一篇: “无”之美
下一篇: “新饭碗”,AI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