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寒冬”在全球蔓延交叉学科成趋势
作者: 金姬在2021年的美剧《英文系主任》里有这样一幕,当上课的学生越来越少后,学校决定削减英文系的预算,甚至取消了几个终身教授职位。
不只是英文系,几乎所有的文科,在现实生活中正在遭遇“寒冬”。2024年秋季,哈佛本科学院取消了至少20多个系30多门秋季课程,其中大部分为文科课程。
对此,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端鸿表示,哈佛大学减少文科课程主要源于选修人数不足,这反映了学生更倾向选择具有直接就业导向的学科,例如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学科。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国家将教育资源更多地向技术和创新领域倾斜,以应对全球科技竞争。
那么,所谓的“全球文科倒闭潮”,真的来了吗?
本世纪,文科一直在衰退
根据浙江大学跨学科中心特约研究员贾拥民的研究,文科教育的“巅峰”可能在20世纪末就结束了。
在发达国家,从本世纪开始,无论是文科专业还是课程数量,或是修读文科的学生人数,都在不断下滑。根据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LA)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间,英语专业的学生人数下降了15.7%,历史专业下降了12.5%。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案例:“我有一个学生正在申请今年的北美社会学博士。结果发现在网申系统里面波士顿大学、东北大学的社会学今年都停招社会学博士,文科在北美不断地凋敝。学校说没有经费了,要把经费花在刀刃上、花在‘卡脖子’的一些行业上。”
中国高校的文科改革也显露出大刀阔斧的姿态。
据数字科技公司青塔的统计,早在2023年,中科大宣布撤销英语、传播学、考古学等3个文科专业;浙江大学2024年有142个专业,其中文科专业56个,占39.44%,当年停招的41个专业中有一半是人文社科专业(包含文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四川大学2024年撤销了31个专业,涉及音乐学、表演、动画、保险学等多个人文社科类专业;西北大学也对部分文科专业进行了裁撤,涉及汉语言、财政学、广告学等7个本科专业。

文科削减的深层次原因
各个高校文科专业被削减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有的是因为财政压力,有的则是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
张端鸿表示,近年来,高校在财政支持下降的情况下,倾向于削减招生人数少、难以直接产出经济效益的学科,这也是全球高校在调整课程设置时的普遍趋势。随着科技创新被视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领域,高校更倾向于在STEM领域加大投入,以吸引研究经费和优秀学生。
而在贾拥民看来,当下文科的就业率和教育投资回报率都比不上理工科。
在中国,2023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本科毕业后5年的收入数据,排名前十的无一例外为理工和经管类专业,毕业10年后的收入差异更大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文科不像理工科专业那样严格要求专业师资、专业实验室,可以满足快速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需求。而这直接带来的问题是,不少快速扩招的文科专业,缺乏培养质量保障,进而导致文科专业“低质化”与文科毕业生就业难。
自1999年开始,随着国内高校扩招,毕业人数和比例显著提升。在新的科技革命下,提供新生产工具的技术和资本拿走了大部分生产效率提高的收入,导致文科在就业时面对的往往是职能型岗位。这些岗位门槛较低,不直接创造利润,往往是非核心部门。
张端鸿进一步表示,在教育成本高昂、毕业后薪资水平差异显著的背景下,文科专业和课程的长期价值可能难以在短期内被学生和家长认可。
交叉学科成趋势
当文科被削减时,很多高校都选择去拥抱更具竞争优势的STEM学科,甚至有政府直接政策干预。
在澳大利亚,政府于疫情期间推出教育改革,针对接受联邦资助的本国学生,大幅提高人文学科学费,同时下调“就业导向”学科的学费,旨在引导学生选择市场需求较大的专业,以促进经济复苏。
为了让大学专业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国内外高校也正在经历新一轮专业大调整。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是2021—2023年新增数量最多的专业。

学科交叉成为很多高校转型的关键。如哈佛大学人文中心推出“数字人文”项目,将文学分析与大数据结合;哲学系开设“伦理人工智能”课程,回应技术革命带来的伦理困境。将人文课程与数据分析、技术伦理结合,形成“新文科”模式。
复旦大学提出的“新文科”,主要就是交叉学科。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表示,“新文科”就是直接解决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交叉学科。传统文科的招生数有适度调整,同时大大增加“新文科”培养项目和名额投放,文科与理工医学科交叉的双学士学位规模占2025级招生人数的12.4%,可以说,“新文科”占了复旦大学交叉门类的“半壁江山”。
严飞对于交叉学科和文科的关系,有着这样的观点:“今天文科更多是受到所谓交叉学科的冲击,比如做文学批判的、电影批判的,要加入大数据,变成一个大数据指导下的数字人文。社会学也是一样,变成计算社会学、数字社会学等。仿佛只有在这样一种交叉之下,和定量研究结合的时候,文科才可以生存下去。但是另一方面,大家都是在文科这个领域里不断地跨学科交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看同样的问题,一起交锋,这非常有意思,会带来很多的新鲜启示。一方面文科确实在垂死挣扎,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重新去培养或者生长出一片新的、非常强调人文通识思想、思辨的创新性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