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效加班”遇上“强制下班”
作者: 石青川 牛朝阁 郑雪如今,很多人因为加班苦不堪言。一边是为了升职加薪拼命“卷”KPI的“打工人”,另一边是希望员工像老板一样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企业,“人欲静而内卷的风不止”,双方该怎么解决他们的内耗?
员工:加班可以,得加钱
加班被不少求职者看成是一种企业文化,并逐渐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陶谦就是这么一路加班过来的。
4年前,陶谦入职现在这家有国资背景的数字技术公司。但他没有想到,入职后的第一个周末,竟是他度过的唯一一次完整周末。
“项目要赶着上线,我们得加速吧。系统出现BUG,我得及时响应吧。服务器宕机了,我们得紧急部署吧。”随时随地背着电脑,并以最快速度进入工作状态成为陶谦的新习惯,“这种加班每次占用不了太长时间,但也能把我的闲暇时间切得粉碎。”
尽管很累,但他并不愿意把活儿让出去,“我们技术组不抢着干,让别的团队抢走了,项目提成就没我们的份了。”陶谦有点无奈,他觉得上班无非就是为了赚钱,把工作让出去了,上班干嘛。“平常我们都说太‘卷’了,但活儿来了还不都是抢着干。加班可以,但得加钱。”
陶谦这种情况太常见了。杨洋身处大厂,接连跳槽后,最终走上内容质量管理岗位。他说,程序员加班是职业特点,他们这些中层管理的“卷”才是无奈。
“尽量不加班,但是产出一定要比别的组多。我让组员上班提前到,并开一个早会作分享,让前一天效率最高的同事传授工作又快又多的经验。”杨洋知道背后不少人骂他开早会是“事儿多”、搞“内卷”,“我也不想,但总比大家都被优化好吧”。
企业:我们也讨厌“无效加班”
对于加班“内卷”,企业有着管理维度的考量。部分企业负责人认为,行业发展太快,竞争对手不断推出新产品,如果不想尽办法“卷”出新产品,就会被市场淘汰。还有一些企业则认为,一些加班就是无效内耗,不应该给这样的加班买单。
“自愿加班,无加班费。”这是深圳一家科技公司CEO李磊的态度。

“我从来不强迫加班,员工加班是因为他的工作没有做完。我任务给你了,每天8个小时,工作搞完了就行,你要喜欢留下加班就留。”李磊说。
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李磊认为,工作应该是结果导向,不赞同员工无效加班。他也不想为低效劳动买单。
在李磊看来,领导清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量,不会给员工超过其能力的任务,也不会给他过重的工作量,“如果员工压力太大,抗拒工作,那对企业的长久发展也不利。天天熬夜加班的员工,也发挥不出来他应有的水平”。
“没事加啥班?浪费电费!”当老板数十年,李磊也希望员工早点走,因为晚上6点之后物业会收双倍电费。
但是李磊承认,社会上故意加班的情况比较无解。“如果遇到那种上班时间不干事,全都留在下班时间干的,我也会及时警告”。
老板:愿意为必要加班买单
对“内卷”的理解不同,也使不少企业管理者愿意为员工加班买单,愿意以市场规则来管理这件事。
庄新在一家科技公司担任总经理,他是这家公司的“一号员工”。
对他而言,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自称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创业就是这样,不仅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而且还面临缺钱、少人等老大难问题。现在加班干可能还活不下去,不加班就更活不下去了。”庄新说。
庄新认为,对于员工来说,加班与否可以自由选择。如果加班,企业会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提供保障,员工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行选择调休或者获取加班费。
一般情况下,他都会批准员工的加班申请。技术出身的庄新,对每个员工的工作量十分清楚;同时,集体办公的环境,也能让办公室同事辨别加班员工到底是真忙还是假忙。
对于不愿加班的员工,庄新也会尊重其选择。在他看来,如果员工不愿意加班,可以由愿意加班的人员完成这部分工作,同时获得对等的报酬。

苏柒是一家医疗器械外企的生产和技术经理。谈及加班与“内卷”,苏柒认为,这和行业发展紧密相连:“像我们医疗器械行业,门槛较高,有一定技术壁垒,竞争压力相对没有那么大。而且原则上我们不鼓励加班,希望员工能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工作。”
作为相关部门的管理者,苏柒认为,加班背后还牵涉公平性,让谁加班、不让谁加班也是需要考量和平衡的问题。
“我在上家公司负责仓库出货,发货高峰期时,叉车司机需要加班,但是仓库的其他岗位比如管理员、分拣员等,是否要安排工作任务?安排吧,企业需要支出大笔加班费用;不安排的话,员工收入差距拉大,也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苏柒说。
“最主要的还是把事情做好。需要加班的就批准,不需要加班的就不鼓励。员工不能仅有工作,还要有生活。”苏柒认为。
专家:不能用“内卷式”做法去“反内卷”
对于企业来说,“内卷”造成的加班不是一件好事。
很多企业与员工都厌恶“卷加班”,究其根本原因是企业之间的内卷“卷”向了员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表示,企业之间“内卷式”竞争,导致企业间相互压价、行业整体陷入低效运转困境。企业“内卷式”竞争进一步强化了内部员工的“内卷”,继而演变成员工间的内耗。
李长安认为,要建立防止将“内卷”转化成员工“内耗”的机制,提升员工劳动价值与效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张成刚也曾在媒体上表示,“反内卷”不是简单减少工作时间,而是追求一种更健康、更高效、可持续的工作方式。
过去几年,国家相关部委一直关注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多次强调要严格落实劳动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
2025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就提出,地方党委组织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加强对各单位休息休假制度执行情况的常态化监督,还明确提到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
随着各方重视度的增加,近期不少企业已采取行动来遏制“内卷式”竞争的行为,如大疆等企业开始“禁止加班”,还有企业开始采取严禁下班时间开会、形式主义加班、管理者带头使用数字化看板等“新规”。
但李长安也同时提醒,职场层面的“反内卷”也在于破除形式主义,切不能用“内卷式”做法去“反内卷”,要让“禁止加班”真正变成主动性的“非必要不加班”,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劳动价值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