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启示录

作者: 宗和

二战启示录0
标题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正义与邪恶、自由与压迫的伟大斗争。这场战争从1931年持续至1945年,跨越了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等多个战场,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

在今年5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胜利8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回顾历史,看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如何改变人类历史,尤其是如何诞生全球化时代的制度安排与规则。其意旨,自是寻找重大事件如何影响历史走向和如何重塑现实格局。当我们去探寻历史逻辑的同时,如何以史鉴今,从历史中寻找未来发展的脉络与资源,便自然而然了。

1942年底,苏联仍在坚守斯大林格勒,东部战线陷入停滞。在北大西洋,同盟国成功降低德国潜艇的威胁。在埃及沙漠中的阿拉曼,英军阻止德国隆美尔的军队前进苏伊士运河。英国和美国在北非开辟新战线,希特勒入侵法国“自由区”,以保护地中海海岸,并在欧洲各地加强捕杀犹太人。但德军无法应付苏军元帅朱可夫在斯大林格勒的反击,也无法突围。1943年7月在库尔斯克,希特勒试图对红军进行最后一击却徒劳无功。同时,同盟国军队登陆西西里,意大利改变立场,轴心国在欧洲战场的情势愈来愈不利。

截至1942年10月底,这座矗立在伏尔加河畔的城市仍旧岿然屹立。

广播里传来希特勒的声音:我们已经攻占斯大林格勒,现在只剩少数据点仍在抵抗,我们将把它们逐个消灭,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希特勒认为,占领斯大林格勒就意味着对苏战争的胜利。

在苏联北部,列宁格勒仍处于德军的包围之中,被围困了700个昼夜的苏联人民仍旧坚持抵抗。

在南方,德军进攻巴库油田的计划在高加索山脉陷于停顿。苏联人民坚守斯大林格勒。

事实和希特勒的宣传恰恰相反,苏军船只不断穿越伏尔加河送来援兵,每天都有数千名年轻人登陆,有些甚至赤手空拳,或者未受过任何军事训练。勇敢的苏联士兵冒着德军炮火坚持奋战。

苏军上校路德尼科夫说:我们寸土必争,不过我们的计量单位有些特别,我们用的是斯大林格勒单位,每一厘米都要拼死争夺,我们要坚守阵地,绝不撤退。

美国也伸出了援手。盟军对于驶向摩尔曼斯克等苏联港口的货船派出舰队保驾护航,以减少德军潜艇在北大西洋造成的威胁。大批吉普、坦克、飞机、卡车,还有牛肉罐头通过货船源源不断地运到了苏联。

此时,在埃及作战的西方盟军正面临巨大压力。隆美尔在北非沙漠连战告捷,刚刚被希特勒提升为元帅,他的非洲军团正快速逼近苏伊士运河。德军已经抵达阿拉曼,西方盟军的形势岌岌可危。

英国首相丘吉尔亲自到北非沙漠鼓舞士气,面对严峻形势,丘吉尔会见了新上任的蒙哥马利将军。蒙哥马利和隆美尔个性迥异,他行事谨慎,只有当部队的人员和装备达到最佳状态时才肯出战,而他当时配备了速度和火力俱佳的谢尔曼坦克。

二战启示录1
标题

不过首先是要通过雷区,蒙哥马利仍旧沿用一战的进攻套路,先用炮火进行弹幕射击,紧跟着用坦克大举压上,但德军的88毫米高射炮给盟军造成了惨重损失。

隆美尔军队发起了反攻,战斗演变成了刺刀战,双方伤亡惨重,一切就像1916年索姆河战役的重演。

在这样的“死亡游戏”中,谁的人多就会占据主动。隆美尔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完全是被敌人的数量压垮的。

希特勒严令,所有士兵必须抵抗到底,寸土不让。隆美尔写道:我绞尽脑汁想为将士们寻找一条出路,但处境之艰难已经超出想象。

隆美尔靠偷窃意军的汽油挽救了自己的手下,而意军经过一番顽抗之后,最终还是向盟军缴械投降。

丘吉尔在伦敦向市民们宣布了二战以来的第一个好消息,并指出:“不,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甚至连结束的影子都看不到,这场胜利只是刚刚拉开的一场序幕。”

丘吉尔这段为庆祝阿拉曼战役胜利的演讲传遍了世界各地,英国又有了战胜希特勒的底气。

二战启示录2
标题

但是置身于指挥部“狼窝”的希特勒对此根本不屑一顾,他说,这只不过是个小小的挫折,战争仍将继续。

对德作战开始大踏步向前,盟军在北非开辟了一条新战线,这是控制地中海的第一步。

美军横渡大西洋作战。1942年11月,在卡萨布兰卡和奥兰海域,英美联军遭到法国军队的炮火攻击,他们随即还以颜色。当时的北非仍旧受法国傀儡政权维希政府的控制,双方的战斗异常激烈,维希政府领导下的法军损失惨重。

另一边,自由法国领导人戴高乐将军在伦敦的电台发表了讲话:“致法国各界领袖、海陆空三军和公职人员,以及北非法属殖民地的人民:站起来吧!帮助盟军,毫不犹豫地加入我们。”

盟军在北非受到了当地法国人的热情欢迎,法军中的阿尔及利亚轻步兵也如释重负,他们根本不想与盟军为敌,事实上,和其他法属殖民地的士兵一样,他们很快与盟军并肩作战。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本土士兵组成所谓的散兵部队,赶赴新战线作战。

在4000公里之外的斯大林格勒郊外,德军正在享受短暂的休闲时光,很快,他们将开始与苏军进行大决战。负责为德军掩护的侧翼部队全部来自德占区国家,包括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意大利,他们对迫在眉睫的危险仍旧一无所知。

几公里之外,苏联士兵斗志高昂,准备展开进攻,他们满腔怒火,人数更是达到了百万,他们将兵分两路,从侧翼包围入侵斯大林格勒的德军。

凌晨5点,苏军3000门加农炮和火箭炮同时对德开火。炮弹就像冰雹一样从天而降,大地就如同遭遇地震一样剧烈颤抖。

紧接着,朱可夫的军队出动了。匈牙利部队缺少弹药,罗马尼亚部队没有配备反坦克武器,意大利军队只能束手就擒。

德军眼睁睁地看着苏军坦克越围越紧。保卢斯将军率领的第六集团军被困在斯大林格勒。

希特勒接到苏军进攻的报告后,他的第一反应是封锁消息,向德国人隐瞒真相。此时此刻,保卢斯仍旧有希望冲出包围,但是他不能违抗军令,擅自撤退,因为希特勒在“狼窝”下达的命令是“原地固守,等待援军”。

二战启示录3
标题

虽然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极力承诺援助,但是德国空军其实爱莫能助,根本无法为被困的保卢斯提供足够的补给。到圣诞节时,德军的饮食定量已经降低为每天50克面包。30岁的医护兵保罗·格哈特在给爱人的信中写道:亲爱的玛格达雷娜,这封信也许是我最后一次尝试着和外界联系。亲爱的,我不想给你造成任何不必要的痛苦,但你应该知道这里的情况,伤员是如此众多,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经历过的最悲惨的处境。我想再次感谢你的忠贞和对我的爱,我常常让你痛苦,想起这些我心里就很难过,请你原谅我。

德军中尉冯·洛贝克在日记中写道:苏军一遍一遍地用德语广播,每7秒钟就有一名德国士兵死在苏联,斯大林格勒是座坟墓。

伴随着一系列战事胜利,丘吉尔与罗斯福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了首次海外会晤。在此次会议闭幕时的新闻发布会上,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了重要宣言,他们满怀信心地宣布了盟军作战的重要决定——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必须无条件投降。

和谈大门已然关闭,同盟国将与轴心国血战到底。

斯大林可以放心了,他一直担心希特勒会与盟军和谈,从而把全部兵力投入苏联战场,现在顾虑已除,斯大林随即下令发起进攻,消灭仍然躲藏在斯大林格勒废墟中的德军。

苏军上尉约瑟夫·普劳托夫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现在感觉好多了,我们打败了这些狡猾的毒蛇,我们俘获了很多德军。我很快就能回家了。

苏军迅速攻入了市中心。第六集团军指挥官保卢斯将军知道战局已定,一切都无可挽回。保卢斯的手下全部投降,他本人也投降了。

家园沦陷的滋味不言而喻,但是斯大林格勒一战却让苏联人看到了希望。

当时,隆美尔指挥的非洲军团也兵败如山倒,所有士兵全部被俘,他们排成长队登上美军的战舰,被运往大西洋的另一边。

不久,苏军在战术上出现失误,盲目深入德军前线,这为德军提供了分而歼之的良机,所谓的“壁垒行动”由此展开,一场规模最大的坦克战暴发,这是历史上首次军工力量的正面比拼。2700辆德军坦克迎战3600辆苏军坦克,而德军的虎式坦克明显占据优势。

在“狼窝”,接连遭受打击的希特勒又看到了希望,现在他又有了与苏联红军较量的资本,他的目标是库尔斯克。此时的希特勒踌躇满志,信心十足,他钦点在法国战役中大获全胜的冯·曼施坦因元帅,率领这60万兵力。

德军以虎式坦克率先开路,迅速突破苏军防线,但是很快就遭到苏军猛烈的穿甲炮火和无数坦克的阻击。

德军被迫撤退,苏军对他们的举动似乎了如指掌,每次行动,苏军坦克都已经严阵以待。其实英国早已成功破解了德国恩尼格玛密码机的秘密,德国的每条绝密指令都尽在他们的掌握,但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使德国改变计划,丘吉尔并没有将破译之事通知苏联。尽管如此,纳粹德国的行动计划通过苏联在英国的强大情报网仍旧传递到了莫斯科。

此时战局已经改写,靠突袭制胜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希特勒被迫转攻为守。在希特勒看来,当务之急是派兵增援西西里,阻击登陆的盟军。

绞索开始收紧,形势急转直下,希特勒只能做困兽之斗。他眼睁睁地看着墨索里尼倒台,意大利投奔了同盟国的阵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