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和反思
作者: 上观自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至今,每年世界各地都会举行纪念活动,特别是逢五逢十的年份更为隆重。今年恰逢80周年,自然是大日子。
在百年变局中,站在80周年的历史关口,忆昔抚今,可以获得哪些启示与教训?
守护和平捍卫多边
战后的世界一如“过山车”,一路跌宕起伏,国与国的关系分分合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从最初摆脱战乱的欢欣鼓舞到后来堕入冷战的紧张沮丧;从苏联解体、冷战落幕后短暂出现美国一家独大的“单极”世界,到之后俄中等新兴国家崛起,世界又被推向大国竞争时代。在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中,每年的二战胜利日纪念活动雷打不动。
首先,珍惜、守护和平。
这是纪念人类历史上每一场战争的永恒主题,更不要说纪念那场夺去数千万条生命的二战浩劫。目前,虽然没有大规模战争,但是局部冲突却此起彼伏。在很多人看来,现在的世界本质上是混乱的,并不稳定。分析人士表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要义就是向全世界发出呼喊,和平来之不易,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守护。中国国际问题专家阮宗泽指出,二战胜利的和平果实是以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换来的。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凝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共识——确保世界和平,避免战争悲剧重演。“但是,今天有些国家自恃强大,挑起争端,搞强权、霸权,这与二战后的国际共识是不相符的。”
其二,维护多边主义。
“二战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战胜法西斯,靠的是国际社会的团结一致、精诚合作。战后成立联合国也是多边主义的象征,由此建立起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体系。”阮宗泽说。
分析人士指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多边主义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不仅为世界和平发展加固屏障,也是当前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最佳武器。
现在,各国都面临越来越多的跨界型和全球性问题,需要通过多边主义来应对和管控。”阮宗泽说。遗憾的是,在人类需要携手合作共克时艰时,有的国家却在开历史倒车。《华盛顿邮报》此前刊文批评美国特朗普政府拒绝吸取二战教训。文章指出,二战结束后,美国曾抵御住“孤立主义的蛊惑”,积极投身战后秩序的建立,帮助成立了一系列国际机构——联合国、北约、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以及为世界重建慷慨解囊。然而特朗普却反其道而行之——重拾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者的“美国优先”,与中国开启“新冷战”、蔑视盟友、诋毁北约和世贸组织,退出多个国际组织,“毫无顾忌地破坏1945年后的世界秩序”。阮宗泽指出,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是理念和道路之争,斗争非常复杂且具有长期性。美国的综合实力依然较强,在国际上也有相当影响力,足以拉拢和影响一些国家。因此,国际社会应该更加团结,在维护多边主义方面加强凝聚力。
纪念具有现实意义
二战结束80年来,围绕这场战争的叙事之争从未停止,将二战历史“政治化”的风气近年来也愈演愈烈。在以欧洲战场为中心的传统二战史观中,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长期以来也被西方漠视乃至遗忘。阮宗泽指出,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不容否定。“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战场,从日本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就已拉开战端,远远早于欧洲战场。而且中国坚持抗战时间最久,历时14年。此外,中国不仅在东方战场牵制了日军兵力,随着战事扩大,中国还派出远征军驰援海外。”
阮宗泽说,中国今天在国际上的地位,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地位不是别人恩赐的,是付出巨大牺牲争取来的。阮宗泽还补充道,在守护二战胜利果实、维护战后多边体系方面,中国至今仍在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一方面,中国始终捍卫联合国的权威,倡导多边主义。另一方面,中国又根据形势发展提出一些新倡议,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这些思想与联合国宪章的精神相一致,同时也是在新形势下丰富和发展多边主义,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分析人士还指出,在目前复杂的内外环境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表示,抗战对中国来说具有多重意义:一是促使民众建立现代国家意识;二是蕴含历史教训,即奋起抗争才有活路。如今,中国面临较多挑战,为此更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此时回顾和弘扬抗战精神非常有必要,对内可加强国家意识,坚定信心,筑牢底线思维;对外则能释放信号,任凭外界乱云飞渡,中国仍能从容处之。同时还能展现中国的斗争意识,即中国追求和平但不容许核心利益受到侵犯。
80年前的浩劫警示人们,穷兵黩武和强权独霸只能引领人类走向黑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依靠的是国际社会摒弃意识形态分歧,相互尊重,同仇敌忾。80年后的今天,这些警示,依然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