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是“扩大”舒适区,而不是“脱离”舒适区

作者: 连岳

不久前,有位读者问:“连叔,你觉得人应该脱离现有的舒适区吗?”

我当时的回答是:着眼于“扩大”舒适区。

不少人听惯了“脱离”舒适区,那“扩大”舒适区到底是什么意思?二者有什么不同?

在观看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徒手攀岩》时,我发现,主人公亚历克斯·霍诺德的说法很精准,很合理,很符合真实情况。他说,人要用练习来“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扩大”两个字,马上在我脑子里高光起来,有这句话,有这两个字,这部电影就值了。

“扩大”舒适区,“扩大”二字好在哪里?

“脱离”舒适区,把舒适与不舒适截然分开,似乎为了进步,我们得把自己一下抛到不舒适区,像从地球到了火星。

然而,人性是追求舒适的,若一味强调“脱离”舒适,人就会觉得格外辛苦,似乎为了进步,永远不能舒适。这样的话,进步又有什么意思?

人总是要死的,终身学习的人就是终身不舒适?这经不起推敲。

而“扩大”舒适区,是将舒适与不舒适作为整体看待,不舒适是从舒适中探出的触角,新生的根须。在新领域、新养分的滋养下,舒适的体量增加了,像一棵树慢慢长大了。

在纪录片中,亚历克斯·霍诺德是从他舒适的攀登区域向不舒适的攀登区域延伸,是将不舒适的新动作变成舒适的技能。他没有一秒变成全新的人,并非一换装就成了蜘蛛侠。

每个人的新知识、新技能的获得都是如此。你第一次挑战跑5000米,你之前跑惯的3000米,是舒适的,直到超出你原有跑量时,你的肌肉与意志才开始不舒适,但多跑几次后,5000米就会成为新的舒适区。

进化是慢慢、一点点地发生的,只要时间够长,就会进化出“新物种”,只待在舒适区里,是不可能进化的。

现在,热量获取的成本极低,只想着舒适地活着的人,最后都不可避免地变得非常蠢,失去了学习能力。而只追求不舒适的另一个极端,又会把人变成不顾后果的豪赌者,不尊重专业、不在意积累,似乎只要求新求变就能成功,只想着重新洗牌。亚历克斯·霍诺德若这么做,早摔下来了。

现在,热量获取的成本极低,只想着舒适地活着的人,最后都不可避免地变得非常蠢,失去了学习能力。而只追求不舒适的另一个极端,又会把人变成不顾后果的豪赌者,不尊重专业、不在意积累,似乎只要求新求变就能成功,只想着重新洗牌。亚历克斯·霍诺德若这么做,早摔下来了。

因此,要舒适,这舒适就要像种子,能从两片胚叶开始进入不舒适,这样它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又结出满树的舒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