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内人(短篇小说)

作者: 陶纯

局群被命名为“我爱我局”,机关所有人都在群里,宛如一个大家庭。从工作思路到职工生日,众说纷纭建言献策,每天“我爱我局”里都如赶大集般热闹。张一元在群里表现不太积极,显得很各色,这事儿可把他给愁坏了……

床离客厅——确切地说,床离手机的距离(手机搁在客厅茶几上)足有七八米远,而且卧室门还虚掩着,手机又设置成振动——尽管如此,张一元还是敏锐地听到了,或者说察觉到了:刚刚有一条微信。

这天是周六,张一元在单位加了一天班,九点钟回到家。妻子李沐湘对他周末加班颇有微词,认为他是故意找碴冷落她。春天来了,憋了一个冬天,疫情防控也不那么严了,他真该陪老婆出去转转,到郊外踏青也好,逛逛商场也好,找个地方喝喝茶打打牌也好——可他每个周六都要加班!

周日上午照例要睡懒觉,中午一般要到张一元父母那边转转,他陪他父亲小酌两杯;下午再转到她父母那儿,简单吃个晚饭,回到自己小家,已经很疲惫了。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又要爬起来上班,做什么的心情都没有了,简单洗洗就背靠背睡了。

周一到周五呢,更不用说,名义上都忙。白天诸事缠身,晚上要么加班,要么应酬,回到家,常常是累得话都懒得说。尤其张一元手不离手机,像患上手机综合征那样,蹲厕所、洗澡,都要带进卫生间,夜间也不关机,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来条微信都要一个激灵,像接到命令似的,说不上是激动还是恐惧;每天盯老婆的时候少,盯手机的时候多。

看手机真有那么重要吗?

张一元反复解释过。

李沐湘不全信。一时怀疑他外面有人,可又没啥证据。

结婚一年多,基本的情况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在李沐湘眼里,张一元越来越让她感觉陌生;而在张一元眼里,她是不是也这样了呢?

但是这个周六,晚九点,张一元回到家,突然感觉气氛有点朦胧,有点异样,有点怪怪的。李沐湘已经沐过浴,发型是新换的,平添了喜兴和洋气;着一套张一元以前不曾见过的鲜艳的睡衣睡裙,似乎有意地在他面前晃来晃去,偶尔抛来个媚眼;身上还洒了香水,而她以前晚上是不用香水的,说是浪费。张一元不觉有点儿脸热心跳,忽然想到作为丈夫应尽的责任。

二人都已年过三十,双方父母早就有意无意提醒过生娃的事……是的,这事总不能无限期拖下去。

张一元心知肚明,立即做出回应——进卫生间洗漱冲澡,破天荒没把手机带进去。出来时,李沐湘已经进了卧室,大灯关着,开了床头台灯,光线朦胧、神秘、美妙——以前怎么没发现床头灯这么有情调呢?因为很少开,常常是她睡着了,他才摸黑钻进去。

是否把手机带进卧室?上床之前张一元稍稍犹豫了一下,最后牙一咬,心一横,调到振动上,决绝地往客厅茶几上一搁,有点迫不及待地进卧室,扑上床。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动人!从前戏开始,二人极其地投入,少见地和谐,罕有地畅快,李沐湘都叫出了声。而在以前,他们大都像公事公办,似乎以应付为主,享受为辅,浮皮潦草,早早结束为盼。但是这个晚上,真不一样。张一元忘记了一切的烦忧,纵横自如,李沐湘眼看就要被他征服……

幸福持续了好久好久,感觉像一个世纪那样漫长,高潮即将到来。然而,实在不巧,就在那个瞬间,嗡的一下,像有一只蚊子飞过耳际——张一元确凿无疑地听到手机发出了一点振动。

没错,是一条微信。

此刻,正待最后冲刺的张一元,仿佛接到一个紧急命令,忽然间停了下来!是的,他停了下来,拿不准是不是泄了,反正软了。李沐湘骤然之间也随之降温。她恼怒地睁开眼,狠狠剜他一眼,满脸羞愤,随之扭过脸去。

这样的事情,以前不是没发生过;只不过今天的反差太大,令李沐湘难以接受。

张一元脑袋里想的却是:都十点了,谁还发微信?

一定有要紧事!

张一元不再磨蹭,从李沐湘身上一跃而起,光着身子,赤着脚,快步奔向客厅,摸过手机一看,果然是一条重要微信——处长李涛发来的:一元,赶快看一下局群,王局有指示。

他当即回复:收到!好的!

全身赤裸的他感觉有点冷,也顾不上穿衣服,蜷缩进沙发,点开局群,快速浏览起来——

大约半个小时前,“永不止步”在“我爱我局”发出一条重要微信,大意是,下周要进行年度工作总结,并布置明年工作,希望全局人员结合各自或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思考一下,今年有哪些主要成就?明年有哪些打算?对局里有哪些意见建议?请各位同志尽快发到群里,并请局办注意收集,下周一上班后归拢。

“永不止步”就是本局老大王局。指示发出后,满打满算,才半个小时,六十五人的局群,就有三十多人起而呼应,踊跃发言,感觉都在争先恐后,兴奋异常,群里就像过年一样热闹。有些人的发言,一看就是提前精心准备过的,不像是临时跟帖。这部分人似乎号准了王局的脉,早料到王局会有这一手,所以都胸有成竹,第一时间拿出了有质量的跟帖发言。王局当然不会冷落大家,频频点赞、互动。这更加地鼓舞了众人。局群热闹非凡,让人都觉得手机烫手。

这样的场面早已是常态。不光白天,经常是临近半夜,“我爱我局”像烧红的烙铁,突然热起来。从中亦可窥见本局同志的敬业精神。

张一元粗略数了数,他所在的三处,除了他,其他九人由处长、副处长带头,或长或短,都做了“粗略”的、“不成熟”的发言。显然跟李涛处长的及时督促有关。李处经常谆谆告诫全处人员,你在群里说什么并不重要,局领导也不一定认真看,只要你参与就行;既然要参与,那就赶早不赶晚。还说,你不冒头、不理睬、不吭气、反应慢,尤其老是潜水装死,那是万万不可的!

张一元不想落后,理理思路,皱起眉头想了一段话,打出来,看看没有错别字,没有明显的不妥之处,屏住气息,手指轻轻一点,发了出去。

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时,只听卧室里发出一声闷响——如果没猜错的话,李沐湘把他的枕头扔到了地板上。

一年前,王局来本局上任。俗话说,换帅如换刀,年富力强、思想开放、大刀阔斧、敢于担当的王局很快为本局带来崭新气象。

人们没料到,王局上任后点燃的第一把火,竟然是建群。谁都承认,微信的出现,为交流带来极大便利,拉近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距离,也为工作插上了信息化翅膀,提高了办事效率。可是,以前的老局长压根不感兴趣,信奉四平八稳老一套;从局到处,虽然也都建了群,但是老局长端着个架子,就是不入群。有什么事,或者打电话,或者到他办公室汇报,你想加他微信,门儿都没有。这样一来,几个群都成了摆设,半死不活,可有可无,偶尔局办在里面发个无关痛痒的通知,也没人当回事。

王局一到任,立马不一样。他提出,我们为什么不利用好现代化的办公手段?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你不用网,一定会被社会淘汰,成为一个边缘人。在王局的指导下,新创办了公众号,局群被命名为“我爱我局”,以全新的面貌高调创立;局机关所有干部,从局长到科员,一个不能少,全都拉进来,而且为便于监督,必须实名。三位局领导情况有点特殊,自然无须实名,王局是“永不止步”,赵副局是“山高人为峰”,孙副局是“春华秋实”,都很好记,颇有正能量。当然,这也凸显了上下有别。另外还设立了处室以上领导参加的党组群,那是个小圈子,所聊内容,外人不知。

在此背景下,局办和五个处也都雷厉风行,高调行事,大张旗鼓建群用群。三处的处群,命名为“和谐三处”。李涛效仿局领导,不用实名,在里面他是“涛声依旧”;别人呢,对不起,当然都得实名。

后来还根据每个阶段的工作情况,临时设立各种不同的工作群、专班群等等。一时间建群成风,一天不拉几个群手就痒痒,仿佛这一天白过。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爱我局”,局机关所有人都在一个群里,仿佛一个大家庭,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一口大锅里捞饭吃,其乐融融,想想多么暖心呀!以前的老局长,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呢?

都以为这股风很快会过去——我们手机里面大量的群,也就刚建群那会儿闹腾闹腾,眨眼就没了人气,成为僵尸群,是不是?

这回,人们想错了。

“我爱我局”从建立那天起,每天都像赶大集那般,热闹得很,就不曾消停过。

说到底,一切都归功于王局。

王局这个人,与其他领导不同。他为人热情,思维活跃,做事干练,从不拖泥带水,尤其能够降低身段与部下打成一片,他真的没一点架子。不说别的,只说在群里,他比一般人还活跃,甚至可以说,他是最活跃的。感觉他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像蜜蜂采花那般辛勤,又像蜂王坐镇蜂箱那般稳若泰山,有他镇守,人们趋之若鹜也便理所当然了。

对于本局工作,不论大小,凡是能够往外说的,一律在局对外公众号上发布;王局带头转朋友圈,并要求所有人第一时间转发。你转了,他就点赞表扬;你不转,他虽然没说啥,但心里面恐怕是不乐意的。

至于“我爱我局”,只要想说,不愁没话。从世界大事、国家大事、市里的大事,到本局的各项工作、局领导的工作思路和想法,以及各处的工作安排等,只要有人抛出来,就够阐释、解读半天的。此外,还有群众建言献策、哪位过生日、谁家生了二胎三胎、谁家孩子考上了重点、谁谁升职了、老同志退休、新人入职、节日祝福,等等等等,说不完的话,扯不完的事,让你总感觉眼睛不够使。

没过多久,“我爱我局”就产生了溢出效应——本市日报有位记者写了篇报道,说这个群虽小,但它拓展了空间,温暖了同志,增进了友谊,凝聚了人心,加强了团结;改善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弘扬了正能量,密切了干群关系。是一个展现本局精神风貌的最佳窗口,像一面镜子,从中照见局领导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扎实有效的工作作风和开拓意识。据说市长还在市政府办公会上提到这事,号召其他局借鉴学习。

关于这个话题,群里简直像过大年一样,足足谈论了三天。

张一元一开始就没跟上形势。他性格有点散漫,有点不上心,遇事不急不躁,不知轻重;顶着名牌大学的博士头衔,总给人感觉有点孤傲,有点摸不透。对于整天捧着手机看朋友圈,还要不断在群里跟帖发言点赞表态说好话做总结谈看法,他很不习惯,很不习惯。一句话,他不大积极,甚至有点抵触。

李涛处长每天都盯着朋友圈,重点监督本局公号文章你及时转发没有?你在局群露头没有?都说了啥?和其他处室相比,本处同志的参与度高还是低?热还是冷?王局为谁点赞多?……林林总总,这些都得让李涛操心。这个处长,不好干。

他最不放心张一元,两天不见,就转到他办公室来,委婉提醒道,一元啊,不能搞特殊嘛,更不能骄傲自大噢!没话说,点个赞,献个花,发个笑脸,总可以吧?有那么难吗?

张一元立刻意识到不好,马上赔个笑脸说,好好,处长请放心,下回注意,下回注意。

确实注意了一些,但还是达不到李涛的要求。

和张一元一个办公室的老周,则完全是另一副心态。老周好脾气,见谁都笑呵呵,像一尊弥勒佛。对于网上参与本局工作,他特别热情,天天捧着手机,兴奋得很,专找朋友圈里同事转发的本局公号文章,点赞留言举大拇指,像一个不知疲倦的老网红。局群一有动静,他恨不能第一个冲进去。

有一天老周对张一元剖析心路历程,说,小张呀,你不知道,我们小科员以前想接触局领导,难着呢!现在呢,有了微信,有了朋友圈,入了群,加了好友,领导离你一下子近了,好比天上掉馅饼,多好的事!

老周每天一睁眼,就给王局、赵副局、孙副局、李处、徐副处,还有其他几个处的处长发私信,连图带文,什么早晨好、早安、早安快乐、早安吉祥、周末快乐、事事顺心、健康平安、幸福常在、吉庆有余、好运相随什么的,反正网上有用不完的表情包、图文包。至于逢年过节,那更是挖空心思抄袭或者自己改编,搞几句好词,第一时间为人送上节日祝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