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琴: 登上央视领奖台的外卖员

作者: 小亮

2025年3月8日,在全国外卖配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夺冠的黄晓琴,受邀参加央视“致敬了不起的她”颁奖晚会。虽然才做4年多外卖骑手,但她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震撼的数据:骑行总里程23万公里、磨破53双劳保鞋、培养出127名聋哑骑手,推动外卖平台建立了全国首个“骑手子女奖学金”

创业失败送外卖,为干好工作,花

半个月时间把方圆10公里范围内的

小区、饭店、超市等摸得一清二楚

2019年年初,黄晓琴和丈夫来到杭州打拼,她在一家婚庆公司做策划,丈夫在一家文印公司上班。夫妻俩共同努力,计划攒钱在杭州买房安家。

几个月后,丈夫得知文印公司要转让一家分店,与黄晓琴商量后改变了买房计划,用不多的存款加贷款盘下分店,开始自主创业。

文印店的生意非常好,最多的一天挣了上万元。当时小儿子才1岁多,黄晓琴眼见文印店生意兴隆,索性辞职协助丈夫经营,同时带孩子。她憧憬着,5年内全款买一套心仪的房子。

可不到一年,新冠疫情暴发了,文印店的生意一落千丈。黄晓琴不甘心放弃,咬牙硬撑着。很快,他们的存款耗尽,不得不借网贷、刷信用卡维持日常开销,负债激增到50万元。

而这时黄晓琴的父亲又被查出晚期腺体癌。为给父亲治病,黄晓琴又借债20多万元。

眼看女儿就要从老家来杭州上小学,儿子还要喝奶粉,处处得花钱,黄晓琴心焦不已。

2020年国庆节当天,一个外卖小哥来店里打印资料,黄晓琴随口问他收入情况,得知“一天努努力能跑好几百,月入过万”,她立即来了精神:“我也想送外卖,咋入行啊?”小哥看她一眼,摇了摇头:“这活很辛苦,你干不了!”丈夫也说:“你在杭州连路都不熟,要去也是我去!”

黄晓琴不服气,决定试试,随即在饿了么“蜂鸟众包”App上注册,成了一名蓝衣骑士。

上岗第一天,黄晓琴就出了岔子。她接到一个外卖早餐的单,但因不熟悉路线,只能跟着导航走,在经过一个大转盘时转了几圈都没找对路,一不小心车子倒了,早餐撒了。她没处理突发情况的经验,只能自己买份早餐给顾客送去。等外卖送达时,已经晚了40分钟,顾客很不高兴。黄晓琴连忙道歉并解释了原因,顾客才没有为难她。

忙碌了一天,黄晓琴挣了173元。这让她信心大增:只要付出就有回报,还不存在欠薪问题。

但有一次,她把外卖送错了地方,等她最终送达时,饭菜已经凉了。尽管她一再道歉还主动承担损失,但顾客还是给了她差评,导致她被外卖公司罚了款。

痛定思痛,黄晓琴决定暂停接单,先熟悉环境。之后半个月,她每天早早骑车出门四处逛,了解周边餐饮店和住宅小区的情况,把她家周围10公里内的小区、饭店、超市等摸得一清二楚。因为爱笑又有礼貌,她还赢得了小区保安们的好感,只要看到她来送外卖,保安总是主动给她开门。

重新接单后,黄晓琴一天能跑40单左右,收入大约500元。这让她感到心里踏实,每天都干劲十足。

做热心导师,打造27人的“聋哑骑手队”,队

员日均送单量超过普通骑手15%

黄晓琴把电瓶车当成了“移动办公室”:车把上挂着地图标记最优路线,坐垫下藏着笔记本记录老顾客喜好:碧桂园3号楼的老太太要少辣,9号楼的程序员凌晨点咖啡喜欢加冰……有时他们忘了在外卖单上填写备注,黄晓琴会细心地打电话询问:“还是少要辣椒吧?”“还是加冰吧?”……顾客被她用心的服务感动,屡屡给她五星好评。

2021年夏季的一个台风天,某医院护士通过外卖平台紧急求助:“患者急需抗癌药,因周末交通拥堵不宜开车,外卖配送费加价,但绝不能超时!”黄晓琴抢单后发现,自己需从30公里外的一家药房取药。她骑着电瓶车一路飞驰,拿到药后却在距医院不远处因为闯黄灯被一辆轿车撞倒。

药品必须按时送到医院!腿上流血、头晕目眩的黄晓琴交代撞她的司机:“快,先把救命药送到前面的医院……”话没说完便晕了过去。等她醒来时,医生正缝合她小腿上10厘米长的伤口,护士红着眼眶说:“药准时送到了,全靠你,患者家属给你打赏了500元。”尽管摔伤了腿,手机屏幕也裂了,但黄晓琴还是觉得值,还为完成这单特殊的派送任务感到自豪:原来外卖骑手有时还能送药救人啊!

伤好后,黄晓琴重返工作岗位,把头盔换成了更加坚固的安全款。很快,她的业绩就成为所在配送区域的前几名,被很多男同事夸赞为“霸榜姐”。

黄晓琴对待工作既用心又勤快,很快被任命为队长,又多了一份津贴。之后,她对工作更加尽心尽力,看到有些同事因为跑单超时常被罚款,就手把手教他们跑单技巧,比如保持外卖箱清洁、送餐后在平台拍照上传,以免被罚款。

一些骑手由于有别的兼职,没时间跟黄晓琴认真学习,不但容易忙中出错,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黄晓琴便开通了一个抖音号,发视频分享送外卖的技巧,偶尔还会讲述一些跑单路上的故事,传授高效送餐、有效避坑的窍门。她的视频被很多同事当作“优质教材”学习。

没多久,黄晓琴的抖音号就积累了大量粉丝。

2022年春,黄晓琴在站长办公室撞见了比画手语的陈亚非,这让她注意到了骑手中的另一个群体——聋哑人。他们虽然身体有残疾,但工作热情高,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因沟通不便,他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难题,比如无法及时接到调度电话、无法与顾客有效沟通等。黄晓琴决定为他们做些什么。

她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组织聋哑骑手进行培训,教他们使用手语、短信与顾客沟通,还在送餐过程中想到了“震动提示法”:将手机设置为震动状态放在胸口处,一接到单子就会有震动,到店后亮屏展示订单编号即可……

在黄晓琴的帮助下,聋哑骑手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顾客满意度也显著提升。陈亚非在参加培训后月收入达到7234元,激动地举着手机让黄晓琴看,并向她鞠躬致谢。至今,黄晓琴组建的“聋哑骑手队”有27名队员,日均送单量超过普通骑手15%,而且整个队伍“零事故”。黄晓琴说:“他们听不见喇叭声,反而对路况更专注。”

黄晓琴的善举不仅赢得了同事们的赞誉,还被媒体以“外卖界的女雷锋”予以报道。面对赞美,黄晓琴谦逊地说:“希望大家都能善待聋哑骑手,给他们一个更公平、友好的工作环境。”

此外,黄晓琴还在互联网上发起“关爱聋哑骑手”公益活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聋哑群体的就业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支持。

夺得首届全国外卖配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冠军,受邀登上央视舞台

2023年五一前夕,杭州电视台拍摄了纪录片《奔跑者》,记录一群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奋斗之美,黄晓琴成为主人公之一。片中真实地记录了她的工作日常:暴雨中脱下工作服裹住蛋糕盒,自己被淋得透湿;蹲在路边吞服降压药,接着爬18层楼给顾客送餐;凌晨2点在便利店的灯光下检查女儿作业……

纪录片播出后,很多人找到黄晓琴的抖音号留言,说她的故事充满了昂扬不屈的精神,让大家看到了坚持的力量,以及生活中的美好。一名网友说:“看完你的故事,我会更加尊重和理解外卖骑手这个职业。”

2023年12月,黄晓琴因专业素质过硬,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被推选为浙江省骑手代表参加首届全国外卖配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比赛中,她以快、稳、准的表现,依次通过了配送前准备、规范配送、安全行驶、配送实操和异常处置等5个项目的考核。最精彩的是车技比拼环节,黄晓琴在“8”字弯道上灵活地转动车把、扭动车身,稳稳地通过窄桥。即使在环岛路口和减速带这样的特殊地形,她也能保持车辆平稳,外卖箱里的奶茶一滴未洒!

最终,黄晓琴夺得冠军!

家人、同事纷纷向她表示祝贺,站长也夸她:“这下你可是名副其实的‘外卖一姐’啦!”

2024年9月,为了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黄晓琴自费报考了浙江开放大学(原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小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课堂上,她用自己送外卖的案例解读供应链管理:“商圈就是我的教室,订单量是KPI(关键绩效指标),顾客好评是学分。”把老师和同学们听得一愣一愣的。

在努力赚钱还债的同时,黄晓琴还利用自己在网上的影响力,推动外卖平台设立了“骑手子女奖学金”。首批资助的12个孩子中,有3个是听障骑手的子女。聋哑骑手老杨的女儿,手捧着3000元助学金向黄晓琴鞠躬致谢:“谢谢黄阿姨和热心的外卖员叔叔阿姨们,你们用血汗钱解决了我上学的困难,将来我要考浙江大学,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在4年多的骑手生涯中,黄晓琴还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震撼的数据:骑行总里程23万公里、磨破53双劳保鞋、培养出127名聋哑骑手。而通过努力赚钱和节俭生活,她和丈夫已经还掉大部分债务。

2025年3月8日,央视“致敬了不起的她”颁奖晚会现场,当主持人念出“黄晓琴”的名字时,她略显紧张地登上领奖台,真诚地说:“其实,我不过是在恪守做人的本分,欠下债就要努力偿还;选择了外卖行业,就要努力做好这一行;在网上有了点儿影响力,就想为弱势群体做点儿事……”

3月10日,“浙江好人榜”2025年第一季度名单揭晓,黄晓琴作为“助人为乐”典型光荣上榜。

【编辑:冯士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