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成长是教育最生动的答卷

作者: 范建敏

孩子健康成长是教育最生动的答卷0
标题

我至今都记得那个飘着牛肉面香的傍晚。夕阳把面馆的玻璃门染成暖暖的金黄色,我带着八岁的儿子小航刚坐下,邻桌的中年男人便对着哭闹的女儿大声说教:“爸爸不是说了吗?吃鱼要小心刺,你怎么就是不听呢……”小女孩撇着嘴,眼泪流了下来,手里的筷子把碗里的鱼肉戳得稀碎。小航扯了扯我的袖子,说:“爸爸,我要加个煎蛋!”我笑着答应了,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对面墙的标语上——“真材实料,用心烹饪”。忽然间,我想起上周发生的事,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那些曾自以为是的行为,此刻正一帧一帧地在脑海中回放。

事情要从一个周末说起。那天,我正在书房处理工作,客厅突然传来咣当一声。我急忙冲出去,只见小航正站在玩具箱旁,脚边躺着支离破碎的大黄蜂变形金刚——那是他去年过生日时我送给他的礼物。“怎么回事?”我蹲下身捡起残片,努力压制着心头的怒火。“它……它的胳膊装不上去了。”小航的手指绞着衣角,声音越来越轻。我这才注意到他手背上沾着胶水,工具箱也被翻得乱七八糟。我的火气腾地窜上来:“我是不是说过,修理玩具要先问大人?万一划到手怎么办?”小航的肩膀猛地缩了一下,眼眶迅速泛红。我还想再对他说些“做事要先动脑”的大道理,妻子却轻轻拽了拽我的袖子。她蹲到孩子面前,拿起变形金刚的断臂仔细观察,“宝贝是想自己修好它对吗?这个关节确实很难对准呢,妈妈小时候也试过修布娃娃,结果把头发黏得一团糟。”小航抬起头,睫毛上还挂着泪珠:“那后来呢?”“后来我学会了用牙签挑开胶水,还发现用吹风机加热更容易黏合。”妻子从工具箱里取出牙签和迷你吹风机,“要不要试试我的方法?”那个下午,我们三个人趴在地板上,用了整整三管胶水,终于让大黄蜂重新举起了手臂。小航高兴地举着修复好的玩具满屋跑,阳光透过纱窗落在他汗津津的额头上,像撒了一把碎金子。而我看着他沾满胶水的指尖,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偷偷拆闹钟,被父亲训斥的场景。

真正让我如梦初醒的,是两周后的家庭聚餐。那天,母亲做了小航最爱吃的可乐鸡翅,他兴奋得直拍桌子。可刚吃了两块,他就皱着眉头放下了筷子,“奶奶,我吃饱了。”碗里还剩着小半碗米饭和一块鸡翅。“粒粒皆辛苦啊,航航,农民伯伯种地多不容易。”我习惯性地开口。“爸爸你自己呢?”小航突然指着我的碗。我这才发现自己的碗里也剩着小半块馒头——早上为了赶时间,我随手拿了个馒头塞进公文包,此刻,馒头的外皮已经被捂得发皱。

母亲笑着打圆场,“没事,剩点就剩点,晚上炒炒还能吃。”但小航显然没有打算放过我,“你昨天还说浪费粮食要被警察叔叔批评。”他的态度特别认真,却像一根刺扎进我心里。深夜,我处理完工作,翻开手机相册,看到上周带小航去农田体验收割小麦时拍的照片:他戴着草帽蹲在麦田里,手里攥着几株麦穗,脸上沾着草屑,笑得格外灿烂。当时,他摸着麦穗说“原来麦粒这么小啊”的声音,此刻在我耳边变得十分清晰。

“您的牛肉面。”店员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小航捧着碗,吹散热气,又指着邻桌轻声说:“爸爸你看,那个姐姐在哭。”只见刚才那位说教的父亲正不耐烦地将餐巾纸往女儿手里塞,“别哭了,赶紧把饭吃完!”“爸爸,我能把煎蛋分给她吗?”小航边说边拿起盘子,不等我回答就跑了过去。两个孩子很快说起话来,小女孩破涕为笑,用勺子把煎蛋切成两半,给了小航一半。原来孩子间从来不是靠听道理学会分享的,而是在一次次递出糖果、交换玩具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给予”的快乐。

“爸爸,你怎么不吃?”小航不知何时回到座位,手里多了双干净的筷子。他认真地说:“我帮你把葱花挑出来了,你说过不喜欢吃葱花的。”牛肉汤的热气模糊了我的眼镜。这个曾经我觉得很“麻烦”的孩子,此刻正用沾满油星的小手,认真地帮我挑出碗里的葱花。那一刻,那些我以为他“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唠叨,原来都在以另一种方式,成为他生命里的养分。

离开面馆时,小航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忽然转身问我:“爸爸,明天我们还能去公园跑步吗?”“当然。”我想起上个月全家制定的“运动计划”,最初小航总是喊累,可现在却成了最积极的那个。每次我想偷懒时,他就会举着跳绳说:“爸爸你看妈妈都换好运动服了!”

晚风带来些许凉意,我伸手帮他整理被风吹乱的头发。路灯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一大一小两个身影时而并排前行、时而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就在这时,我明白了,最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父母与孩子并肩走在成长的路上,用自己的脚步为孩子丈量世界、用自己的眼睛为孩子点亮星光。就像此刻小航指着天上的星星大喊:“爸爸,你看北斗七星!”我抬头望去,那些曾在童年课本里学过的星座,正闪烁着微光;而我的孩子正用他未经雕琢的眼睛发现着这个世界最本真的美好。

小航的手紧紧攥着我的小拇指。这个夜晚没有说教、没有训导,只有一个父亲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下一次当孩子摔碎玩具时,先问问他想做什么;当他剩饭时,先看看自己的碗里是否干净。最好的教育从来不在嘴上,而在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里,在我们看过的每一处风景里,在我们关注世界的每一个细微举动里。

毕竟,孩子的眼睛是最清澈的镜子,映照着我们的模样;孩子的成长是最生动的答卷,书写着我们的修行历程。而这场名为“教育”的旅程,与其说是我们在引领孩子,不如说是他们在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责编/季守芳

E-mail:1483581956@qq.com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