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爱的赫兹:“无声小吃摊”的爆浆幸福

作者: 菜瓜

长沙四方坪夜市,有一家卖爆浆鸡蛋仔的小摊,每天都有游客特地前来光顾,陪在摊前招揽生意的小女孩语涵聊天。

语涵爱笑,爱说话,爱唱歌,谁都看不出来,她曾经陷入无声的世界。

不说话的爱:爸妈一定要让你听见

张永胜现年32岁,是辽宁省葫芦岛市人。4岁时,他因生病失去听力,但能说话。可进入青春期后,他变得敏感、自卑,慢慢不再说话了。时间一长,他的语言能力便退化了。

20岁时,张永胜从葫芦岛出发,一路徒步、搭车、乘火车,来到成都、西藏、上海等地,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边打工边游玩,学习处理人际关系,见识新的世界。后来,他在长沙遇到了湛靖雯,那是让他无比心动的时刻。

湛靖雯是湖南省汨罗市人,1岁多时也因生病导致听力受损,成为听障人士。遭遇相似的两人,相识相爱,在汨罗成了家。

2018年,湛靖雯怀孕。夫妻俩既激动,又忐忑。他们特意去做了基因检测,发现没异常后,怀着紧张又期待的心情,迎来了女儿语涵的出生。谁知道,命运还是同他们开了个“玩笑”。

无数个不眠夜,他们默默祈祷女儿的失聪只是暂时的。语涵1岁多时,有一天,湛靖雯发现女儿盯着自己,嘴巴一张一合的,发出了声音。她听不清,但她看懂了女儿的口型,女儿在喊“妈妈”!

“小涵的听力恢复了,我看见她在喊我妈妈!”湛靖雯激动地打着字。他们立即带语涵去医院又做了一次检查。可是,这一声妈妈,只是个美丽的误会。医生告诉他们:“孩子的发声系统很健康,趁她还小,尽早植入人工耳蜗,可恢复语言能力。”夫妻俩重燃希望,可一对人工耳蜗要30多万……

“我们可以听不见,但是女儿必须听得见。”张永胜跟湛靖雯分工,他去挣钱,她在家带女儿。

张永胜去工厂当搬运工,每天铆足劲搬货,这样就能提前下班去跑外卖。其间,他还收废电池,很挣钱。只是,废电池堆放在出租屋很危险,为了老婆和女儿,他放弃了这行,延长了送外卖的时间。

张永胜没日没夜地干,除去日常开销和养娃,夫妻俩只存了几万元。偏偏这时,他父亲突发急病,弥留之际叮嘱他:“务必给孩子装人工耳蜗。”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同时不错失女儿学习说话的最佳时机,2021年7月,夫妻俩卖了按揭的婚房,找亲友借了钱,加上爱心人士的捐助,总算凑够了为女儿植入一只人工耳蜗的费用。

手术很顺利,但一开机,语涵就哇哇大哭,整个人肉眼可见地难受。张永胜和湛靖雯张皇无措,既心疼女儿,又担心花那么多钱做的手术失败了。

一个月后的一天,张永胜跟往常一样试着喊女儿:“小涵。”语涵愣了一下,随即回应道:“嗯。”他不敢相信,又喊了一声,语涵又一次迅速回应。女儿能听到声音了!夫妻俩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为了让女儿更快学会说话,夫妻俩给她买了助听器,送她去康复学校接受语言训练。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为女儿制造有声的环境,家里有人在,电视机必定开着一直播放;他们日常交流用手机打字,再用软件将文字转化成语音;不管多忙,只要有空,他们就带语涵去户外,让她接触更多的人。

为了陪伴照顾语涵,张永胜夫妇没法同时找稳定的工作,摆摊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他们卖过小玩具、爆米花、酸奶炒冰、章鱼丸子,但生意平平。2022年6月,他们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别人卖爆浆鸡蛋仔,决心换品。

学成后,夫妻俩买了辆小摊车,在四方坪夜市摆摊。他们给小摊取名“无声爆浆鸡蛋仔”,还打印了一张他们是听障人士的说明贴在了小摊上。

刚开始创业,很艰难,特别是沟通不畅。很多时候,顾客嫌麻烦就走了,收入不是很乐观。为能继续做下去,他们借了网贷来支付租金和摊位费。夫妻俩一边摸索一边学习,起早贪黑钻研精进手艺,调整口味,生意渐渐有了起色。

他们在四方坪夜市附近租了间40平方米的房子作为住所。家很小,但干净整洁。

打开无声世界:树有耳朵开鲜花

语涵正处于语言康复训练的关键期,张永胜懂唇语,能说一些简单字句(当时他不知道自己发音不准),他负责照顾女儿、兼职跑外卖,湛靖雯主要负责看摊。晚上9点女儿睡了,张永胜再过来帮忙。

语涵3岁时,康复训练不顺利。由于缺乏有效的有声语言环境,她进步缓慢。张永胜和湛靖雯很着急。思来想去,他们干脆带语涵去夜市,让她学着在摊位前帮忙吆喝生意,这样她就能进入有声的语言环境了。

这天,张永胜用语音软件发声哄语涵去吆喝。语涵害羞,有些抗拒。湛靖雯劝他别强迫孩子。张永胜没理会老婆,硬拉着语涵到摊位前,用软件对她说:“小涵,你喊叔叔阿姨来吃鸡蛋仔,爸爸就给你买冰激凌。”

语涵一点点挪到路边,对经过的一对男女小声喊道:“叔叔——阿姨——吃——鸡——蛋——仔——吗?”她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发音不准,吐字不清晰,但张永胜已经很开心了。

那对男女没搭理语涵,语涵失落地扑到爸爸怀里。张永胜用软件说:“没关系,你已经很棒了,爸爸带你去吃冰激凌。”收到奖励的语涵,笑得比冰激凌还甜。

“没关系,你真的很棒,不要不开心。”在张永胜一次次的鼓励下,语涵吆喝生意的次数越来越多,加上语言康复训练的作用,她慢慢能说出简单的句子了,人也变得自信起来。

2024年1月4日,长沙的冬日里,四方坪夜市热闹非凡。小吃摊前,张永胜在制作鸡蛋仔,湛靖雯在负责接单,语涵像小大人一样招揽着生意。一阵忙碌过后,他们停下来休息,灯光溢彩,食物喷香,摊位后,三口之家正开心大笑。

博主蔡蔡路过时,被这一幕打动,拿出相机拍下了这幸福温馨的瞬间。他上前去送照片,才发现张永胜一家三口的情况。蔡蔡将他们的大致经历拍下来发到了网上。“无声爆浆鸡蛋仔”和他们的故事,迅速登上热搜。

1月5日,有机构为张永胜夫妇赞助了助听器。8日,张永胜第一次听见了女儿的呼唤:“爸爸,我爱你!”

这一天,正巧是他31岁的生日。他发了一条朋友圈:“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不仅调试了听力,还收到了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女儿叫我‘爸爸’了!这声‘爸爸’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张永胜一家的故事,被著名歌手周深、谭维维看到。他们大受感动,以此为原型在十天时间内创作了歌曲《听》。

2024年1月27日,湖南卫视《声生不息·家年华》,周深、谭维维首唱《听》。

张永胜、湛靖雯带着女儿一起坐在台下听。

“树有耳朵开鲜花,草有耳朵发新芽,大雨小雨慢慢下,孩子想要采滴答,采下这滴答送妈妈,妈妈就会听见啦……”天真的词句,空灵的嗓音,一下击中了张永胜的心:“我听懂了这首歌,我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只知道自己很想哭。”他扭头一看,语涵也红着眼睛快哭了,老婆和一位工作人员正在安慰她。语涵突然说:“我爱唱歌,歌声是这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不久后,张永胜一家收到了《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长沙分会场导演组的邀请。

彩排时,语涵给妈妈唱了一首歌:“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

听着女儿的演唱,湛靖雯喜极而泣。记者来后台采访,问语涵有什么新年愿望。她不假思索地说:“希望爸爸妈妈能说话。”

除夕夜,春晚分会场,张永胜将语涵扛在肩头,与老婆一起,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着,用手语表演着。那是他们永生难忘的回忆。

2024年4月,语涵的新年愿望实现了,一家公司为他们一家赞助了人工耳蜗。那个春天,张永胜一家奔赴上海,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顺利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接受耳蜗开机调试那天,湛靖雯欣喜地告诉张永胜,她听到了很清晰的声音。张永胜微笑着连连点头。

语涵调皮地蹦到张永胜跟前,说:“爸爸,你听到我说话了吗?”张永胜喜不自禁:“听到了。”

有声有爱:从一个字到一句话

告别了无声世界,有声的新生活并没有夫妇俩想得那么简单,他们需要重新开始学习发声。

张永胜夫妇每天要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去上课。他在朋友圈写道:“摆摊到深夜才能休息,早上要给语涵做早饭,送她去上学……我们很困,很累,却依然坚持坐公交来回将近3个小时去进行语言训练。我们只想尽快学好说话和聆听,只为能更好地和女儿沟通交流。从一个字到一句话,我们还有好多话想对女儿说。”

花三年时间恢复说话的语涵,开始辅导爸爸妈妈说话。语涵拿着发音卡片,张大嘴巴教妈妈发声。在语涵的帮助下,湛靖雯讲出了人生第一句话:“张语涵!”

语涵没忘记爸爸。她耐心地牵过爸爸的手,将它放在自己喉头,让爸爸感受不同字句发声时喉头的震动。她教爸爸:“炒——菜——”

张永胜模仿着开口:“炒——菜——”发音含混不清。语涵笑着做出炒菜的动作,又教了一遍。

张永胜意识到自己说得不对:“不对吗?”语涵摆摆手,笑着说:“没关系,还是100分。”看着女儿小大人一样安慰自己,他感慨地在朋友圈写道:“小涵当我的老师教我学说话,我十分感动,也十分骄傲。”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家中上演。

5月12日,湛靖雯收到张永胜发来的微信,是女儿的照片。照片上,语涵举着一张漂亮的卡纸,笑着看向镜头,像妈妈就在她跟前一般。

湛靖雯看到卡纸上写着一行稚嫩的英文字:“Mom,I love you(妈妈,我爱你)。”张永胜又发来一条微信:“幼儿园组织的母亲节活动,小涵为你制作的,写给你的话。”

自女儿出生以来,湛靖雯始终对她心怀愧疚。因此,她从来没跟女儿说过母亲节。没想到,女儿知道了这个节日,还特意为她制作了礼物,写下了最想说的话。湛靖雯忍不住落泪,用文字写下她最大的心愿:“如果我发音清楚,我想对女儿说,妈妈听到你说的话了,以后多和我说说话吧。”

2024年12月24日,张永胜夫妇为华为手语视频服务系统拍摄的公益推广视频上线。获得过众多帮助的他们,很乐意为该服务做推广,让更多听力障碍人士利用AI技术改变生活。

那天晚上,他们一家三口开开心心推着小摊车去夜市。语涵帮爸爸妈妈推车,说:“出摊啦。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张永胜回道:“我也爱你。”语涵听了,高兴得蹦得老高,大声说:“我爱你们!”

入冬后的长沙很冷,但光顾小摊的顾客依旧络绎不绝,有喜欢这一口热腾腾烟火气的,更有特意来支持他们的。

2025年3月,博主蔡蔡来探望张永胜。湛靖雯闻声抬头,双眼放光:“蔡蔡!”张永胜也立即起身,像老友般问道:“你什么时候来的长沙?”

蔡蔡感慨道:“你们现在讲话进步这么大?”张永胜夫妇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们在努力康复,现在可以说好多词语了。”语涵笑着大声问:“你想吃什么味道的?”说着,她催妈妈赶紧做。

鸡蛋仔做好了,语涵双手递给蔡蔡:“叔叔,请你吃鸡蛋仔。”她开心地左右扭扭头:“你看,我戴了两个耳蜗。以前,我喊爸爸妈妈他们听不到。”说着,她扭头喊了一声“爸爸”,张永胜立即回了一声“哎”。她又回头冲看摊的妈妈喊了一声,湛靖雯一回头,大笑着回应道:“哎!”随即起身,张开双臂,将女儿抱在怀里。张永胜也张开双臂,将母女俩结结实实地围了起来。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声爸妈的回应,便是幸福。

最近,张永胜夫妻俩忙碌之余在自学西点,他们计划未来开一家烘焙店,养家糊口的同时为听力障碍人士提供就业机会,以回报社会。

编辑/张亚萍

2552812880@qq.com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