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囿于象牙塔

作者: 梁宸

一声瞭亮的鸡鸣响起,我揉了揉惺松的睡眼,忍着腰间的酸痛支起身子,随手揩一把脸,蹬进长靴,披上外套,扣好帽子,便跟跟跗跗地出了门。

今天,是我来到科技小院的整整一个月。

一个月前,刚进入实验室,导师便递给我一张通知:“刘田,课题有调整,今年去科技小院。”我征了一下,随即点头,心想:反正去哪儿都一样。象牙塔内外,对我而言,似乎并无太大差别。

然而,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对未来的设想是多么浅薄。

推着墙角那辆落满尘土的“二八大杠”,我笨拙地跨上车座,歪歪扭扭地穿过湿润的泥路,前往村里的稻田采样。科技小院有三十余亩试验田,全由我们几个“土生土长”的城市研究生亲自耕种管理。清晨,阳光尚未炙热,我们已汗流浃背,在泥泞的田间穿梭。脚深深陷入湿润的土壤,每走一步都需耗费比想象中更多的力气。汗水顺着额角滑落,汇入衣襟,浸透长靴里的袜子。身上满是飞溅的泥点,蚊虫叮咬留下密密麻麻的红痕,有时甚至是挥之不去的粪肥味道。

但比起劳作的辛苦,更让我难堪的是村民们的质疑。

“去年也是这病,你说该咋整?”李叔皱着眉,举起几片发黄的稻叶向我询问。我低头端详,试图从课本中寻找答案,可面对真实的病症,我却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李叔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我郁闷地揉着因暴晒而脱皮的手臂,心里满是挫败:我的青春,为何是这般灰头土脸的模样?

三个月后,镇上组织了一次学习汇报,我暂时离开了村子。然而,无论是坐在会场里玲听报告,还是与同行们交流,我的心思始终牵挂着那片正在抽穗的稻田。

一回村,我便直奔田间。夕阳的余晖洒满田野,上下天光,水田粼粼,稻香隐隐。一株株水稻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影子倒映在水面,剪影层叠。蹲下身,我轻轻捻起一颗颗即将饱满的谷粒,指尖的分量让我心生喜悦。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这片土地并非只是一块试验田,而是孕育生机的沃土。

“哎!小刘!”熟悉的嗓音从远处传来。

我回头,李叔快步走来,粗糙的手紧紧握住我的肩膀,满脸笑意:“你可算是回来啦!你上次说的肥,我们按你的法子施了,这不,叶子都不蔫啦!”

“真的吗?那就好!”听到这句话,我心头一暖,忙不迭地答应,“下次遇到问题,咱直接发微信,我吃完饭就教您!”

我掏出手机,无意间瞥见导师的未读信息:“刘田,等这批数据出来,可以回北京。”

半年后,李叔家的水稻迎来丰收,一茬收成格外喜人。村里人见状,纷纷围上来打听他用了什么“新法子”。李叔得意地扬起嘴角,掏出崭新的智能手机:“我闺女教的,微信上问小刘,他教的!”

屏幕上,他发来了一张照片。照片中,我站在金黄的田野里,手中握着沉甸甸的稻穗,黑红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身后,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在秋风中翻滚出金色的浪涛。

青春,并不囿于象牙塔之中。它扎根大地,汲取养分,终将结出丰收的果实。

青春,不囿于象牙塔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255.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