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猫的孩子
作者: 张俊四十岁仍在为生活奔忙时,儿子意外降临了。惊喜与无措交织中,我在家庭与公司间来回奔波,看着他日渐成长。那个早上,当他背上小书包懵懂地走进幼儿园时,我终于长长舒了口气。儿子不懂我的叹息,因为他才只有三岁。
儿子很喜欢幼儿园的生活,开朗、活泼起来,时而嘴里还进出一些文约约的精妙之语。不过,在混杂的菌群中,他的小身板吃了几次败仗,请假的日子里,他不得不又重新跟着我一起上班。
陪我上班时,他一路小跑,像个赶着觅食的小鸭子,撅着屁股用尽全力推开沉重的玻璃门,一头扎进我们办公室。我的办公室与公司大厅一堵玻璃墙之隔,他先是轻车熟路地在大厅里逛一圈,扫视一遍熟悉的沙发、茶几,还有正在等待或测试着的仪器,然后拿起茶几上的空茶壶,往里塞进一些白色的纸团,盖上盖子假装煮茶,没一会儿工夫就喊“妈妈”,说请我品尝。我急着处理手上的工作,随意应付着,提醒他小声点,不要影响别人上班。他习惯地点点头。玩到无聊时,他跑进我办公室,开始把弄打印机的开关,抽开纸盒,把雪白的打印纸一张张抽出来,撒落一地,再跑出去,脱下鞋子、袜子,光着脚丫到处跑。很明显,他已经厌倦了这些游戏,下一步就开启躺在地上发呆,或间歇性的喊妈模式。这几乎每次一样的结局,常常令我倍感尴尬、无奈、疲惫,心里就像住进了整个寒冬。
有一次,为了缓和尴尬,我强压着性子告诉他,等我忙完就带他去外面找猫猫。听到“猫猫”二字,他黯淡的眼睛瞬间闪亮得宛若两颗小星星,整个人也温顺了。终于等到解禁时刻,他就像只张开翅膀的小鸟一样一阵风似的冲出樊笼,眨眼间就跑到园区小广场,嘴里喊着“猫猫在哪儿”,根本不管后面气喘吁吁的我。
园区的小广场原本有个喷泉池,年久失修,渐渐荒废,一只黄棕色的小猫经常喜欢躺在干涸的水池边,晒着太阳打盹儿。这只猫没有主人,幸运的是附近办公的人都很喜欢它,有人还专门给它准备了食具,每天都会定时投喂。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猫,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它,胖乎乎的,就像个可爱的小肉球,习惯了人来人往,性子也很温顺。
儿子很快发现了它,当时它正眯着眼睛打盹儿。儿子朝我调皮地挤挤眼睛,故作神秘地嘘了一声,躡手躡脚地靠过去,然后悄悄蹲在它身边。感觉有人靠近,小猫半睁了一下眼晴,又气定神闲地闭上了。儿子见它没动,又往前移动一点儿,然后伸出了小手。正当他的小手几乎碰到小猫的身体时,小猫猛地从地上站起,本能地一边往后退,一边用圆溜溜的大眼睛打量我们,然后喵喵地叫了两声,转身躲到旁边办公室的外墙边。儿子快步追到墙边,紧盯着它,也喵喵两声,转过头朝我狡黠地笑了一下,摸索着再向它靠近。小猫以为儿子要抓它,感到危险的它一个闪身撒开腿就逃。儿子撒开腿就开始追。
他们一前一后,先穿过离小广场最近的马路,再挤过存放一辆辆摩托车的停车场,又钻进狭窄的小庭院,直到小猫跳到一截儿院墙上,儿子无计可施才停下脚步。相互对峙十几秒后,小猫趁儿子一个不注意,闪电似的跳下院墙,味溜转了个方向,又逃进摩托车丛里。儿子兴致更浓了,再次追了上去。猫匍匐在地上,他也匍匐在地上;猫弓着背,他也弓着背;猫停下脚步观望,他也停下脚步观望。一人一猫,在园区里旁若无人般,像极了两个在玩捉迷藏的孩子。
相互较量中,小猫仿佛不断总结经验一般,变得越来越聪明,最后干脆躲到车底下。儿子拿它没办法,但也不甘心,单膝跪地或直接趴在地上,把头几乎伸到车底下,侦察小猫的藏身之地。小猫总归胆子小,明明儿子够不着它,它还是被吓得四处逃跑。不过,聪明的它再次跳到那半截儿院墻上。这次,儿子再也无计可施,只得满头大汗,浑身灰土地站在院墙下,不停地叫喊着“猫猫,喵喵”,又咯咯地笑着,好像园区里只有他和那只小猫。
那截儿院墙刚好在一棵粗壮的美人树下。满树的花开得红艳艳的,朵朵仿若儿子红扑扑的小脸儿。在这冬日着满寒意的余晖中,恍惚间,我好像看到春天正跨越坚硬的冰峰,星光熠熠地向我走来,心底不自主地升起暖暖的又有点儿不舍的味道。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264.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