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作者: 朱佳

摘要: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面临这样的情况:无论怎样鼓励,部分学生就是不主动提出问题。他们一部分是因为不敢或不愿提,还有一部分是不能、不善于提问,他们不会思考,不知道为什么、怎么问。这样就让我们不能及时捕捉到学生真正的知识障碍。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实施生本教育的关键。生本教育不仅需要我们改变教法,更要求我们的老师去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兴趣  欲望  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将学生置身于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过程之中,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得深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儿童的这些需要的产生和满足,必须有一定的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要想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因此,要实现让学生主动探究,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有趣的、能激起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情境。比如,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时,不妨让学生看一下中国地图,问学生想到哪里旅游,知道它离我们有多远吗?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求知欲一下被激发起来了,此时就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教师大胆放手,提供探究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解惑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解决乃至知识的建构过程。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充分利用长方体模型、长方体框架,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拼装长方体框架,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其特征。学生充分参与,人人参与,在参与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实际拼一拼,再通过观察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图形的底与高的联系,自主寻找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新知识,由于是自己内心的创造和探究得出的结论,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更牢固、更深刻。教师、知识、学生三位一体,教师积极地“引”,学生主动地“探”,达到优化组合,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了探究新知的本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注重提出问题,教给探究方法

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激发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一连串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应是学生能够感觉和意识到的问题,是学生迫切希望获得答案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疑问。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可以避免探究的盲目性。

数学知识蕴含着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时要结合知识地传授向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如比较分析法、归纳推理法、集合方法、统计方法等。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快速有效地进行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用恰当的数学思想方法去探究数学王国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未来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小组合作学习,人人参与探究

培养具有合作能力的学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学生可以独自思考、探究,又可以讨论、交流,小组有了研究结果,再全班交流,同时对他组的意见进行评价。这样人人参与,合作探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施展和表现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进行激励评价,增强探究信心

教师的评价是学生参与探究的晴雨表,恰当、及时的评价能使学生热情倍增,能抚平学生因探究受挫而造成的伤害。激励性评价能给学生以鼓励,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教师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参与态度、参与体会,让学生多些喜悦少点遗憾,不要求学生尽善尽美。一句“你很有自己的见解”、“你做得真仔细”、“你肯动脑筋”,一个充满赞许的肯定,一个饱含深情地抚摸……都会受到很好的效果。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表情和动作的激励下,每个学生都会兴趣盎然,热情高涨。

当然,在寻找学生优点使用激励语言的同时,也不是说不能找学生的缺点,但要力求做到既不伤学生自尊,又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用一把尺子量人,尊重学生出现失误的权利,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能欣赏别人,又会欣赏自己,快乐、健康地成长。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转变“教师机械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引领者”。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生动、全面、健康地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