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三阶梯”原则治癌痛
作者: 徐慧胜癌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细胞在人体组织内生长,对神经和组织产生损害,所以会产生剧烈且持久的疼痛反应。癌痛不仅存在于癌症晚期,早期患者也可能因肿瘤压迫或治疗副作用而出现明显疼痛,因此合理有效地控制癌痛至关重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提出的。
▎认识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
第一阶梯:轻度疼痛
疼痛评分在1—3分(数字模拟评分法,0分为无痛,10分为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在此阶段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主要的治疗药物,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而达到抗炎和镇痛的效果。比较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塞来昔布等,都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的特点,但需注意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第二阶梯:中度疼痛
当疼痛升级到中度,评分上升至4—6分时,需要使用更强的镇痛药物,即弱阿片类药物。可以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阿片受体,从而产生镇痛作用。弱阿片类药物的代表有曲马多、可待因等,它们的镇痛效果比非甾体类药更强,但过量使用有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在临床应用中,弱阿片类药物常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使用,可增强镇痛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第三阶梯:重度疼痛
当患者疼痛达到重度,评分在7—10分时,需要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羟考酮等,此类药物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阿片受体,进而产生强烈的镇痛作用。强阿片类药物是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短期使用成瘾性微乎其微,患者对此不必紧张,但要注意呼吸抑制、便秘等副作用。
通过三阶梯治疗可以控制80%的癌痛,剩余20%为顽固性癌痛,目前可通过微创介入治疗,即所谓的“弟四阶梯治疗”,如放射治疗、神经阻滞疗法、鞘内输注系统植入等。
▎如何正确用药是关键
口服给药原则:口服给药是癌痛治疗的首选方式,具有安全、方便、经济等特点;对于无法口服的患者,可以考虑经皮贴剂或者是皮下注射给药。
按时给药原则:止痛药物应按照时间间隔定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这对维持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浓度,确保镇痛效果有帮助。
按阶梯给药原则:要根据患者疼痛的性质和强度,按阶梯给予相应的药物,不要过度使用高级别镇痛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和成瘾风险。
用药个体化原则:癌症患者的疼痛感受存在个体差异,临床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种类与剂量。
注意用药细节:在使用镇痛药物时,需要密切关注用药后患者的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癌痛治疗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和患者的积极配合,遵循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可以让患者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镇痛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药的不断涌现,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未来癌痛治疗将更加精准、有效,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