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护理
作者: 卞银1型糖尿病约占儿童期各型糖尿病总数的90%,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大内分泌疾病。那么青少年得了 1型糖尿病应该怎么护理呢?本文将对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1型糖尿病旧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年龄。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具有潜在遗传易感性的人群中出现的胰岛素缺乏和高血糖。由于1型糖尿病一般情况下起病比较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的症状比较明显,血糖控制不佳短期可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低血糖等急性并发症,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多系统及器官受累,尤其是肾脏、眼、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常见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由此可见,1型糖尿病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因此要及时治疗,并且做好日常护理,防止血糖失控。那么,1型糖尿病该如何做好日常护理呢?
1.饮食护理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不应严格限制能量摄入,须调整饮食结构,要求每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碳水化合物(主食)应优先选择富含复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糙米、小米、黑米、玉米、荞麦、莜麦、燕麦等,粗细搭配,粗粮细做。避免高糖类食物,如白糖、冰糖、冰激凌、甜点、碳酸饮料等。此外,根据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要充分保证蛋白质的供给量,如瘦牛肉、瘦羊肉、猪里脊肉、鸡胸脯肉、鱼肉、虾、奶类及其制品等。与此同时,增加食物中膳食纤维的摄入能减缓葡萄糖的吸收,减轻患者的饥饿感。膳食纤维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粗粮及菌藻类食物中。进餐时应细嚼慢咽,干稀分食,养成先吃蔬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
2.运动护理
运动时害怕发生低血糖、运动设施使用不当,以及缺乏运动的动力,都是1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会遇到的障碍。运动可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无氧运动是比较激烈的肌肉运动,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但会因为激烈运动导致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的分泌而导致短暂血糖上升,运动后会使血糖降低而发生低血糖。有氧运动一旦运动开始直到运动后都会使血糖降低。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宜自身的运动方式和合适的运动时间。一般40分钟的有氧运动有助于调节糖的消耗和生成使之达到平衡,若运动时间延长即须预防低血糖。运动量要依据年龄及个体化的经验,建议以“试错法”摸索运动量、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找出适合每个患者的运动量和时间,使胰岛素、进食与运动三者相互匹配。注意要有规律、有计划地运动。
3.心理护理
青春期是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理较敏感且容易叛逆,情绪非常不稳定,很容易对自身的血糖变化产生影响,造成病情加重。因此青春期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整个治疗方案中尤为重要。应避免与青春期糖尿病患者产生“正面”冲突,而是从日常生活中入手,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想法,并对患者普及更多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尽量为患者提供帮助和鼓励,让患者正视自己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