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防线降低重症肺炎发病率
作者: 吴俊杰 宋元林
肺炎是我们经常闻及的疾病,经过输液、吃药等治疗后就可以康复,似乎不是那么严重,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体强者)依靠自己的免疫力也能“扛”过来。事实上肺炎这个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潜藏着对健康的极大威胁,病原体一旦进入肺部就开始大量繁殖并诱发炎症反应,造成肺部组织损伤,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如果自身免疫力不能消灭病原体、修复肺部组织,症状就会加重,甚至影响人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发展为重症肺炎。重症肺炎常伴有呼吸急促、咳嗽痰多等呼吸系统严重症状,还可有高热、乏力、心律失常,甚至神昏等全身症状。
重症肺炎是呼吸系统的严重疾病之一,发病迅速、死亡率高,需要收住重症医学科救治,重症肺炎患者常伴有严重后遗症,如肺功能改变、精神和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运动功能减退等。重症肺炎多由于普通肺炎未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病情恶化或反复发展而来,如果注意防护,就能阻断普通肺炎进展至重症肺炎的进程,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防护重症肺炎需要多维度思考并落实防护措施,在疾病早期就要构筑多层防线,全面预防疾病进展。
● 重视个人防线
1.个体的日常防护
(1)加强呼吸道防护:去公共场所或传染病高发地区,养成戴医用口罩的习惯,可有效减少吸入病原体。
(2)消毒物体表面:定期用洗手液或消毒剂洗手,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切忌用手摸口鼻。
(3)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传染病流行期间,人与人至少保持安全距离1米,以降低飞沫传播风险。
(4)提高个人免疫力: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量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2.环境控制和管理
(1)更新室内空气:经常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可能存在的病原体浓度。
(2)表面清洁消毒:门把手、橱柜、键盘等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定期清洗消毒。
(3)不去拥挤地点: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地方,比如公共交通工具和商场。
3.早期筛查和确诊
(1)监测体温:定期测量体温并记录,及时做好发热者的隔离及后续的检查。
(2)尽早求医:科普肺炎早期症状,如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尽快寻求医生帮助。
(3)检查高风险人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定期接受筛查和健康教育。
4.医疗干预和治疗
(1)及时就诊:一旦发生重症肺炎疑似症状应立即就诊,并将接触史告知医生。
(2)合理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抗生素、抗病毒等药物,不可自行购买、滥用药物导致人体产生耐药性。
(3)支持性治疗:重症肺炎患者遵医嘱接受呼吸支持和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
5.接种疫苗
(1)常规接种:按照国家或地区疫苗接种方案,常规接种肺炎链球菌、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其他病原体疫苗。
(2)群体免疫:接受大规模接种疫苗,提高群体免疫水平,减缓疾病传播速度,降低疾病严重性。
(3)科普学习:学习疫苗接种科普知识,提高疫苗接种意识,积极预防重症肺炎。
● 利用科技防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精准医疗和智能监测在重症肺炎的防护工作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些先进技术的运用不仅改善了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而且减少了疾病传播的风险,给患者及医护人员带来更安全、更方便的医疗环境。
1.基因测序和个性化治疗
基因测序和个性化治疗突破传统经验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枷锁,实现精准抗感染治疗。通过开展基因测序检测,取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感染性胸腔积液等标本送检,耶式肺孢子菌、巨细胞病毒、非结核分枝杆菌等病原菌阳性率明显增加。根据病原菌进行个性化治疗,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明显下降,炎症控制效果明显提高,重症肺炎患者病痛减轻,预后更佳。
2.智能监测设备
监测重症肺炎患者的肺复张在优化治疗策略和实现肺部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智能监测设备可以通过参数变化监测患者肺复张情况,如潮气量和驱动压提供呼吸系统顺应性信息,评估可用肺组织的数量;使用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计算通气率;监测食管压力评估肺表面周围的压力。当出现异常参数时,智能监测设备及时发出警报,便于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救治。
3.远程医疗
患者提前将病历包括肺部影像等资料上传到会诊平台,由专家查阅。会诊时专家就患者目前的症状和治疗方式进行询问,并对下一步治疗提出意见。远程医疗打破了时间及空间壁垒,为重症、疑难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高水平指导,不仅避免了医患双方的奔波,还可以降低感染扩展的风险。
4.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通过对海量胸部影像数据的学习,人工智能可以自动识别、分割肺实质、肺叶、气道,以高度准确和高度有效的方式分析肺炎病灶,帮助医生精准识别、快速检出、定量分析肺炎病灶。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可以提供病灶体积、密度、占比等相关量化信息,并进行病灶内部成分分析,独立或辅助医生进行肺炎病因学诊断。再结合患者的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多模态数据,进行危险分层,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提示医生及时给予干预措施。
● 共建社会防线
社会行动对于全面构筑重症肺炎的健康防线至关重要,对面重症肺炎的威胁,全社会要积极作为,同心协力、行动起来。
1.建立防控体系
完善疾病传染防控工作机制,制定并定期演练紧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加强与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的联动合作。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2.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肺炎防控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公众重视个人防护。引导公众发现疑似症状时及时上报,并至专业医疗机构诊断、治疗。
3.提供社会支持
组织社会工作者宣传、排查、消毒,提供必要的疾病防控用品如口罩、消毒液等。促进疫苗接种建立群体免疫,提高社会整体免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