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蛛丝马迹”

作者: 孙亚萍

颈动脉是位于颈部两侧的两条大血管,主要负责向大脑供血供氧。由于多种因素,血液中的代谢产物会在颈动脉壁上沉积形成斑块,一些不稳定的颈动脉斑块一旦脱落,就会顺着血流进入大脑,堵塞小血管,形成脑卒中,患者出现偏瘫、失语、口角歪斜、意识丧失等症状。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发展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及早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状态对预防脑卒中非常重要。

〇 颈动脉斑块的特征

颈动脉斑块的成分主要包括胆固醇、平滑肌细胞、炎症细胞及结缔组织等,可分为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稳定性斑块通常具有较厚的纤维帽,结构坚固,不易破裂,相对安全;不稳定性斑块纤维帽较薄,内部含有大量脂质和炎症细胞,容易发生破裂,导致血栓形成。颈动脉斑块较小时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当斑块增大或破裂时,患者可能出现头晕、视力模糊、肢体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提示潜在的脑卒中风险。

〇 颈动脉斑块的评估方法

1.超声检查:最常用的初步评估工具,经颈动脉超声利用超声波探测颈动脉内的血流及斑块特征,可实时观察斑块的大小、形态和血流状态,辅助医生判断斑块的稳定性及脱落的风险。

2.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具有高分辨率和快速成像的优势,可有效显示颈动脉的解剖结构和斑块的钙化情况,其局限性在于对软斑块的识别较差,同时存在辐射暴露因素,不适合多次评估。

3.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在斑块成分分析中具有独特优势,可区分不同类型的斑块成分,如脂质、纤维组织及血栓,有助于评估斑块。

4.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评估颈动脉斑块的“金标准”,主要用于评估严重颈动脉狭窄,选择性颈动脉造影在怀疑有显著血流受限时应用,可提供清晰的血管图像,从而判断血管狭窄程度及其对血流的影响,为后续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〇 颈动脉斑块的治疗

1.降血脂药物:脂质是颈动脉斑块的核心成分,他汀类药物可调节血脂,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改善血管内皮的代谢,使斑块中脂质的密度变大,体积变小,让斑块变得更“硬”更结实,不容易破裂。

2.抗血小板药物:颈动脉斑块破裂时,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激活纤维蛋白,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狭窄(狭窄大于50%),一般均应服用阿司匹林预防。

3.手术治疗:绝大部分颈动脉狭窄患者都不需要手术治疗,当狭窄严重到一定程度影响大脑正常血液供应时,才需评估决定是否手术干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适用于严重血管狭窄的患者,可直接去除斑块,改善血流。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适合无法进行内膜切除的患者,通过支架把狭窄的血管撑起来,维持血流通畅。

〇 颈动脉斑块的预防

预防颈动脉斑块首先需识别并控制相关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高脂血症患者应通过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降低胆固醇水平。

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包括合理膳食,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类食物;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骑车、游泳、快走等;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壁,酒精会刺激血管增加斑块不稳定风险。

早期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评估和干预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通过“蛛丝马迹”排除“不定时炸弹”,为健康生活上“保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