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健康离不开生活养护
作者: 刘红
骨骼就像人体的“框架”,它支撑着身体的重量,也保护着内脏器官,还参与人体的代谢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的骨骼面临着各种威胁,自然衰老、不良生活习惯、营养不良等,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的骨头生病。
〇 不可轻视我们的骨骼
人体共有206块骨,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人体的骨架——骨骼。从解剖学的视角来看,骨骼由骨组织、骨膜、骨髓、血管、神经等多种复杂构造组合而成。骨细胞与骨间质组成的结缔组织被称为“骨组织”,是人体内最坚硬的组织,是骨骼的主体结构,并参与体内钙、磷的代谢,与骨骼的生长和修复息息相关。骨髓位于骨骼的内部,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在必要时可以转化为红骨髓。骨膜是覆盖在骨骼表面的一层结缔组织膜,它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对骨骼的生长、修复和营养供应起着重要作用。从微观来看,骨骼是由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各种细胞组成。骨骼里的蛋白质主要是成骨细胞生产出来的胶原蛋白,是一种有机物,赋予骨骼弹性和柔韧性;矿物质主要包括大量的钙、磷等化学物质,属于无机物,能让骨骼变得坚不可摧。
骨骼作为身体的重要部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我们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
(1)保证人体直立和行走:骨骼通过与肌肉、关节和韧带等组织的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撑系统,支撑着人体的重量和形态。没有骨骼,人将无法站立和行走。
(2)保护人体内的脏器:骨骼是人体的坚硬支架,能够抵御外来冲击和打击,保护内脏不受损伤,如颅骨保护大脑,脊柱和肋骨保护心脏和肺。
(3)帮助人体实现运动功能:骨骼与肌肉、肌腱、韧带等协同工作,共同完成人体的运动功能。骨骼为运动提供必要的支撑,肌肉和肌腱通过收缩提供动力,韧带可保持骨骼的稳定性,使运动得以连续进行。
(4)参与人体内分泌和代谢:骨骼可以主动合成和分泌生物活性因子,如骨调节蛋白、脂肪因子、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等,这些因子不仅参与骨骼的发育和代谢,还能通过血管远程控制其他组织的新陈代谢和功能,如成骨细胞产生的骨钙素可以刺激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〇 生活护骨做好3方面
了解骨骼的重要作用后,相信大家已经意识到维护骨骼健康是保持整体健康的关键。为了做好骨骼的日常养护,我们需要做好3方面: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为骨骼打下坚实基础
(1)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钙质是构建骨骼的基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成人每日应摄入800—1000毫克元素钙。富含钙质的食物包括乳制品、豆制品、海产品、绿叶蔬菜、坚果等。大家日常可有意识地多吃些虾皮、牡蛎、空心菜、小白菜、芥蓝、豆腐等,养成每天喝牛奶或酸奶的习惯,平时嘴馋了可将加工零食换成坚果,以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钙。
(2)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如果说钙质是骨骼的钢筋,那么蛋白质就是不可或缺的水泥,保证蛋白质的充足摄入可以更有效地维护骨骼强健。在我们常吃的食品中,鸡蛋、豆制品、瘦肉、牛奶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不错来源,能为骨骼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重视维生素K的补充:维生素K在骨骼健康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有助于促进骨骼中钙质的沉积,从而增强骨骼的强度和密度。菠菜、羽衣甘蓝、芥蓝和某些植物油(如菜籽油)是维生素K的丰富来源,多吃这些食物有助于让骨骼更加坚固。
全年龄段都要重视适当运动
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心肺功能,还能有效减缓骨骼流失,增加骨密度。对老年人来说,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手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中的钙质会逐渐流失,使骨密度下降,让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对儿童和青少年而言,运动是促进骨骼健康的关键因素。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适量的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为成年后的骨骼健康打下良好基础。成年人也可以通过运动维持骨量,减缓骨质流失的速度。
(1)做适量的抗阻运动:如举哑铃、拉弹力带等。为了对抗重力和阻力,肌肉和骨骼必须更加努力地“工作”,因此抗阻运动能增加肌肉力量和骨密度。抗阻运动尤其适合中年人和老年人,有助于预防年龄增长导致的骨质流失。
(2)坚持进行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能够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维持或增加骨密度。建议老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骨骼喜欢健康的生活习惯
(1)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损害骨骼健康的两大不良习惯。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会干扰骨骼的正常代谢,降低骨密度,增加骨折的风险;酒精会干扰钙的吸收和骨骼的重建过程,引起骨质疏松。因此,建议大家尽量避免吸烟,限制酒精摄入,以维护骨骼健康。
(2)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在睡眠过程中,身体会分泌生长激素,帮助骨骼生长和修复。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他们处于骨骼生长的关键时期,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尤为重要;成年人和老年人要保证睡眠以防止骨质流失,建议每晚保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3)保持良好的站姿和坐姿:正确的姿势能够减少脊椎和关节的压力,预防脊柱侧弯、颈椎病等疾病的发生。站立时应保持脊柱自然的S形曲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以定时做一些伸展运动来缓解肌肉紧张;坐姿时,应保持背部挺直,双脚平放在地面上,避免长时间的交叉腿坐姿;使用电脑或看书时,屏幕或书本应保持在眼睛水平线稍下方的位置,以减少颈部和肩部的负担。
(4)保持乐观的心态:长期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骨骼健康。因此,大家需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尽量保持乐观心态,学会自我调节,可以学习瑜伽、冥想等放松心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