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运动损伤的防治与康复

作者: 戚飞成 王金金

青少年运动损伤的防治与康复0

青春期身体特点与运动风险

青春期是从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身体会发生巨大变化,如骨骼生长迅速和肌肉力量不断增强。但骨骼的生长速度往往超过肌肉和韧带的发育速度,这就导致肌肉和韧带相对紧张,容易出现拉伤和扭伤。此外,青少年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活动范围较大,但稳定性相对较差。在进行一些剧烈运动或高难度动作时,如篮球、足球、体操等,关节容易受损,常见损伤包括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踝关节扭伤等。同时,由于青少年的骨骼还未完全骨化,骨韧性较大,但强度相对较低,在受到外力冲击时,虽然不容易发生完全骨折,但可能出现青枝骨折等特殊类型的骨折。

常见运动损伤类型及原因

1. 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是青少年运动中较为常见的损伤类型。当肌肉急剧收缩或过度拉伸时,就容易发生拉伤。例如:在短跑比赛中,起跑瞬间如果大腿后侧的腘绳肌用力过猛,就可能导致肌肉拉伤;又或者在进行柔韧性训练时,过度拉伸肌肉,超过了其承受范围,也会导致拉伤。肌肉拉伤后,受伤部位会出现疼痛、肿胀、淤血等症状,严重影响运动能力。

2. 韧带扭伤

韧带是连接骨骼与骨骼的坚韧纤维组织,主要作用是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在运动中,当关节突然受到过度的扭转、拉伸或弯曲时,韧带就可能被扭伤。以踝关节为例,在篮球、羽毛球等需要频繁跳跃和急停变向的运动中,如果落地姿势不正确,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就容易导致外侧或内侧的韧带扭伤。韧带扭伤后,关节周围会出现疼痛、肿胀,使关节活动受限,严重的韧带损伤可能影响关节的正常功能。

3. 骨折

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运动损伤,通常是由于受到直接的暴力撞击,如在足球比赛中被对方球员大力铲球;或者间接的暴力传导,如从高处跳下时,身体的重量通过下肢传导至骨骼,导致骨折。骨折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前者骨折处皮肤完整,后者则骨折端刺破皮肤,暴露在外,存在感染风险,治疗更为复杂。骨折后,受伤部位会出现剧烈疼痛、肿胀、畸形,无法正常活动。

运动损伤的预防

1. 做好热身和拉伸

热身和拉伸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环节。在运动前,进行5 ~ 10 分钟的热身活动,如慢跑、动态拉伸等,可以提高肌肉、关节和韧带的温度与柔韧性,降低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的风险。同时,适当的热身可以提高心率和血液循环,使身体更快进入运动状态,提升运动表现。运动后,进行静态拉伸,有助于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身体恢复。例如:跑步前先进行5 分钟的慢跑,然后活动一下手腕、脚踝、膝关节等部位,再进行一些简单的动态拉伸,如弓步走、高抬腿等;跑步结束后,对腿部肌肉进行静态拉伸,每个动作保持15 ~ 30 秒。

2. 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

合适的运动装备能够为身体提供有效保护。例如:在进行篮球运动时,要选择一双具有良好支撑性和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它可以帮助稳定脚踝,减轻落地时对膝盖的冲击;佩戴护膝、护腕等护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关节。在骑自行车时,应佩戴质量合格的头盔,以预防头部受伤。此外,运动服装要选择透气、舒适、适合运动的款式,避免因服装不合适而影响运动表现或导致受伤。

3. 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

正确的运动技巧不仅能提高运动效果,还能降低运动损伤风险。青少年在进行各项运动前,应接受专业的指导,学习正确的动作要领。例如:在跳远时,要掌握正确的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动作技巧,避免因动作错误导致膝关节、踝关节受损;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掌握正确的发力方式,避免过度使用某一块肌肉,造成肌肉不平衡和损伤。同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避免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

4. 加强肌肉力量训练

肌肉可以为骨骼和关节提供支撑和保护,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青少年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力量训练来增强肌肉力量,如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这些训练不仅可以锻炼上肢、腹部和下肢的肌肉力量,还能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建议青少年每周进行2 ~ 3 次力量训练,每次训练选择2 ~ 3 个动作,每个动作进行3 ~ 4 组,每组8 ~ 12 次。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康复

1. 肌肉拉伤的处理与康复

如果发生肌肉拉伤,应立即停止运动,并采取RICE 原则进行处理。RICE 即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和抬高患肢(Elevation)。休息可以避免受伤肌肉进一步损伤;在受伤后24 ~ 48 小时内,每隔1 ~ 2 小时进行15 ~ 20 分钟的冰敷,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用弹性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可以减少出血和肿胀;将受伤的肢体抬至略高于心脏水平的位置,有利于减轻肿胀。

在疼痛和肿胀减轻后,可以逐渐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初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收缩练习,如等长收缩,即肌肉在收缩时长度不变,不产生关节运动,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肌肉恢复。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可以进行一些动态的肌肉训练,如慢跑、游泳等,帮助肌肉恢复力量和柔韧性。

2. 韧带扭伤的处理与康复

韧带扭伤的处理同样遵循RICE 原则。扭伤急性期要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受伤关节负重。

在韧带扭伤康复过程中,早期主要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避免关节粘连。可以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关节屈伸运动。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力量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增强韧带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

3. 骨折的处理与康复

一旦怀疑发生骨折,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移动受伤部位造成二次损伤。如果是开放性骨折,要对伤口进行简单包扎,避免感染,并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手术治疗等。骨折愈合早期主要是进行未受伤部位的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以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随着骨折部位的恢复逐渐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和负重训练,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处再次移位。康复训练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直到骨折完全愈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为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