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辅导的实践与尝试
作者: 龚晓丹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了全面、个性发展,然而部分学生也遭遇了心理健康问题。在小学语文授课中,教师有责任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创新,并尝试采用多元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辅导。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这一变化,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智力水平,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心理辅导教育。
研读文本巧妙融入,给予积极心理暗示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经千淘万漉后的精品,其语言生动优美,内容新颖有趣,情感真挚朴素,又具有较强的启发教育意义。同时,这些课文中还蕴含了丰富的心理辅导素材,教师只需认真研读和挖掘,就能巧妙地将其融入到语文课堂中。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立足教材文本,寻找适合进行心理辅导教育的切入点,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积极而正确的心理暗示可以对学生孤独、自卑的心理起到缓解作用,以及唤起学生内心对语文课堂的期待。此外,心理暗示还具有行为导向的意义,可以使学生的行为举止趋向真、善、美。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我不能失信》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让学生从中感受宋庆龄不失信于人的高尚品质。通过研读文本,学生们会被宋庆龄身上的“诚实守信”精神所吸引,并对比自身,在模仿学习中更深刻地认识、反省自我。此外,为了更好地进行心理暗示,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问题一: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何停住了脚步?当别人劝说她的时候,她是如何回答的?问题二:在生活中你有过“信守承诺”的经历吗?请结合实例讲给大家听。问题一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加强对“诚实守信”的理解。问题二则旨在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激发其向善、向真、向美的心理。同时,学生在分享过自身经历后,教师要对其行为给予褒奖,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树立积极的心态。
小组合作自由探讨,缓解消极自卑心理
小组合作既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和辅导策略。小学生可能会面临狭隘、敏感、自卑、嫉妒、失落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通过沟通交流、适当发泄和辅导治疗等方式来改善。小组合作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沟通交流、讨论互助、集体思考,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愉悦和积极的学习体验。因此,创造一个小组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获得积极乐观的心态。
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不喜欢过多的交流互动,或无法从与他人的交际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小组合作的学习氛围十分轻松,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摆脱对社交的恐惧心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具有童趣美、语言美和意境美,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素材,并给出小组合作任务。首先,仔细研读课文,想象花在草地上“跳舞”和“狂欢”的样子,看看课文是如何描述这一场景的,并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感受。其次,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说说划分依据是什么,再对划分好的段落进行概述。有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时常自卑、胆怯,不敢大胆表达,久而久之成为心理问题。小组合作给了这些学生大胆开口、自信表达与自由讨论的机会,在讨论中,他们体会到被认可、被尊重的喜悦。另外,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意义和社交的重要性,可以缓解他们的自卑、焦虑、失落等心理。
角色扮演丰富体验,辅助形成健康心理
角色扮演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立足某一个人的视角,全身心地演绎这个人所经历的事情,以达到共情的心理效果。作为一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形式,角色扮演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心理辅导,对学生的心理起到舒缓和治疗作用。
角色扮演中学生角色的设定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成长的热切期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量身定制角色。这样,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护,还能从所饰演的角色中获得正能量。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我不能失信》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表演。在确定谁来扮演宋庆龄时,教师可以选择班级中比较自卑或对语文课堂不感兴趣的女生。选定这位女生后,教师单独向这位女生讲述宋庆龄在历史上的重要性,激发她参与角色扮演的兴趣,提高她的自信心。为了让学生将宋庆龄不失信于人的精神品质演绎得淋漓尽致,教师要对这位女生进行眼神、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指导,让她真正融入角色,成功塑造人物形象。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形成自信乐观的心态,同时也对语文课堂学习产生了兴趣。
开设心理辅导课堂,因材施教舒缓压力
开设心理辅导课堂是语文教师融入心理辅导的一种尝试。教师可以将语文课堂打造成心理辅导的场所,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通过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倾听和与学生沟通时,教师要提前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技巧与学生对话,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因材施教。例如:对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的学生,可以鼓励其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将心里话传递给老师。在与这类学生交谈时,教师要用温暖幽默的言辞,充满爱意和关怀,以触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愿意开口与教师进行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学校的心理辅导室,组织一些心理辅导类的活动,如“红包我安排”“沙盘世界”等团队活动,帮助学生在集体力量和团队的感召下舒缓压力,获得健康的心理状态。
小学阶段对学生实施心理辅导对他们日后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在心理辅导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语文课堂的设计和组织者,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的辅导。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可以结合自身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紧贴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尝试不同的课堂教学法,以便让学生能够真正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