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菜碗”里岁月馨
作者: 王秀兰童年春节的餐桌,最受欢迎的是母亲的“蒸菜碗”,毕竟母亲做的菜,味道与他人不同。那些香甜可口的菜肴,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春秋,每每回忆起来,如同香醇的美酒,浓郁而幸福。
犹记得小时候,家里的条件比较辛苦,两间土胚房,外加一个小厨房,就是我们的家。厨艺精湛的母亲把贫穷的日子经营得有滋有味,幸福满心头。每逢过年,母亲的“蒸菜碗”就开张了。她先把猪肉煮熟,肉皮上抹上一层蜂蜜,再过油炸一下,然后上锅蒸。据母亲讲,这样做好吃不腻,味道鲜美。
母亲用极少的肉摆在碗底,然后碗上面放一些泡好的干豆角、黄花菜或木耳等配料,等上锅蒸熟,一碗蒸菜碗就成了。与此同时,出锅的还有“蒸红枣山药”“蒸橘味花生甜米”“蒸羊肉白菜”等。不过羊肉白菜中羊肉真的少得可怜,倒是白菜和自家炸的馓子加得不少。别看肉少菜多,经母亲亲手调制出来的菜品味道,那可是杠杠的,除非过年,寻常日子,我们可没有这样的口福。那时,也真难为母亲了,硬是靠一园子菜,把我们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母亲常说 :“铁锅做饭好吃,大锅里的稀饭,小锅里的面条最有味。”于是过年时,母亲就用铁锅蒸笼蒸菜碗,那袅绕的蒸雾,那扑鼻的浓香氤氲着整个院落,也温暖着我的童年时光。后来,生活富裕了不少,母亲也毫不吝啬地把蒸菜碗做到极致。每道菜碗里,肉的分量足足的,菜就相应地少放了些,味道还是老味道,但更具色香味,吃起来更鲜美。母亲还有心地多加了几个菜品——“蒸鱼块”“蒸鸡块”“蒸小酥肉”“蒸红枣萝卜山药”等,直吃得我们心满意足,幸福感爆棚。
幸福新时代,母亲的“蒸菜碗”却成了我们的最爱。如今,我已成家立业,每年都学着母亲的样子学做蒸菜碗,还不时地向母亲讨教方法。最初我热情很高,态度也很虔诚。可就是动手时,眼高手低,做出来的蒸菜碗徒具其色,不具其味,味道与母亲做的差之千里。学了几年之后,我的手艺仍不见起色,一种挫败感在心中升腾,我愈发想念母亲的“蒸菜碗”,也愈发想念母爱的味道。
今年春节回娘家,我觉得母亲年纪大了,想表表孝心,就自告奋勇帮母亲整了一桌子菜。不过蒸菜碗都是母亲提前做好的,我只负责炒了几道热菜,拌了几道凉菜。吃饭时,大家都对母亲的蒸菜碗赞不绝口,其他的菜都是浅尝辄止,几个蒸菜碗就这样光盘了。我哭笑不得,严重怀疑自己的做菜水平,也更加羡慕母亲的蒸菜手艺。我呆呆地想着 :我何时才能学到母亲的蒸菜碗精髓,把母亲的蒸菜技术发扬光大,永远带着母爱的味道传承下去?
母亲的蒸菜碗,深情满溢 ;母亲的蒸菜碗,已打上时代的烙印 ;母亲的蒸菜碗,见证着国富民强新时代。我爱母亲的蒸菜碗,那碗里不仅盛满多种味,还藏着温馨幸福的记忆 ;我爱母亲的蒸菜碗,那碗里有“芝麻开花节节高”,更有“甘蔗出土寸寸甜”,一直甜到我心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