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沉重
作者: 李滢如
在探讨家庭动力学与社会心理学的交汇点时,单亲家庭作为一个独特群体,其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青春期家庭情感与行为互动的窗口。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和叶驰敏两个单亲家庭孩子的亲子关系,分析单亲家庭亲职化的成因及影响,以及摆脱亲职化的措施,为大众理解这一现象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亲职化的含义、类型及具体表现
1. 亲职化的含义
亲职化是指儿童受不良家庭情境的约束而过早扮演父母角色、承担成年人责任的现象,是一种心理发育的异常。
2. 亲职化的类型
心理学研究者把亲职化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工具性亲职化,是指儿童承担家务工作,如照顾兄弟姐妹、购物、洗衣服、打扫卫生等 ;另一种是情感性亲职化,是指儿童满足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的情感需求。有时,儿童还需要在家庭中营造关怀、和睦的氛围,甚至扮演父母的“心理治疗师”或知己的角色。
3. 亲职化的具体表现
在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学生朱朝阳的家庭关系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情感性亲职化的印记。朱朝阳的父母离异,其与母亲一起生活,爸爸再婚后将生活重心放在了新家庭。在与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妹妹相处过程中,面对打压和欺凌,朱朝阳总是选择隐忍。或许是因为朱朝阳知道如果与她们产生矛盾,会给爸爸惹麻烦,所以总是乖巧地退让。在与妈妈的相处过程中,妈妈对朱朝阳有很多需求和控制。妈妈在离市区很远的景区上班,通常周末才可以回家,所以大部分时间朱朝阳都是独立生活。但是,他好像只能在妈妈设置的“模型”里独立,遵照妈妈的要求做饭、做家务,记得进门换鞋、出门带垃圾,记得花钱记帐,以确保不让妈妈失望,同时努力学习,成为妈妈的骄傲。其中,有一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天晚上睡觉前,当妈妈让朱朝阳当着自己的面喝下热牛奶时,朱朝阳推脱说太烫了,想待会儿再喝,妈妈立刻拿起杯子尝了一口,并否定了朱朝阳的感受 :“有那么烫吗?”此时,朱朝阳仿佛也对妈妈的否定和压迫感到不适,于是继续推脱说 :“我会自己洗杯子”。然而,这句话立刻激怒了妈妈,她好像无法适应孩子的异议和独立,甚至产生了恐惧,最终用歇斯底里的方式表达了出来。朱朝阳也在恐惧下屈服,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优先满足妈妈的需求,喝下了烫口的牛奶。
然而,这种角色错位对他造成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妥协中,朱朝阳渐渐失去了清晰表达自我的机会,习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这种心理创伤可能伴随他一生,影响他的人际交往、情感表达及自我认同的形成。
亲职化的成因
研究发现,亲职化这类非正常亲子关系模式的形成原因大概分为 3 类,分别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特点与关系问题及社会与文化因素。
1.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在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中,父母会因工作忙而无暇做家务,甚至无法负担子女的教育费用使其过早地融入社会,从而让未成年子女面临亲职化处境。这种情况也出现在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中,当父母成为“工作狂”,或父母从小养尊处优,不具备照顾孩子的责任和能力时,孩子不仅要学着照顾自己,甚至有时还需要照顾父母。
2. 父母的特点与关系问题
部分父母可能会因自身的需求在年幼时没有得到满足,长大后选择从自己的孩子身上寻求弥补。他们希望孩子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并为自己的幸福负责,但是他们却不想为孩子负责。同时,父母之间的冲突也是亲职化发生的因素之一。当父母关系出现问题且双方无法正确处理冲突时,他们会选择将其他家庭成员卷入。此时,子女通常会充当“调解人”的角色,觉得自己有义务将父母的关系维护好,如认为父母情感破裂后离异就是自己的责任,自己还将面临被抛弃的风险。在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当爸爸邀请朱朝阳一起去吃饭时,他心里想去却不敢立马答应,而是回家小心翼翼地询问了妈妈的态度,看妈妈是否希望自己去。由此猜测,在以往的生活当中,妈妈与朱朝阳可能多次因为其与父亲的来往而发生过争吵,朱朝阳也多次选择了退让,以至他无法顺从自己的需要选择去与否,仿佛自己也成为了父母周旋的一环。在这个三角关系的家庭中,朱朝阳一直用自己的方式维护着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3. 社会与文化因素
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不仅影响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也间接地影响了孩子。为了让孩子在未来更具竞争力,父母可能会过早地让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而且,父母在工作一整天后,身心俱疲,可能会把消极情绪带回家中,从而影响孩子的情绪。在单亲家庭中,当由父母一方照顾孩子时,其可能面临“又当爸又当妈”的处境,此时,他们希望子女能够更多地参与家务事务并承担起情感方面的支持,表现得乖巧懂事,从而获得心理补偿。此外,他们可能将所有情感投注于孩子,甚至希望孩子暂时顶替另一半的位置,完成另一半的职能。
亲职化的影响
在探讨亲职化现象时,不得不深入探究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责任转移问题,更是关乎青少年个性成长、自我价值发展的复杂议题。
1. 自我价值的迷失
长期处于亲职化状态下的青少年,往往难以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他们可能过分关注家庭的需求和期望,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和真正的需求。这种长期的自我压抑不仅限制了自身的个性发展,还可能导致他们对自己价值的错误评估。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存在的价值仅仅在于满足他人的需求,而非追求个人的梦想和幸福。
2. 亲密关系体验的混乱
亲职化还会导致青少年亲密关系体验混乱。亲职化关系中的孩子常常对父母有爱恨交织的感情,一方面对父母给过的爱心存感激,一方面却恨父母忽视了自己的需求,而这种恨恰恰会带来一种道德负罪感,使个体感到自责。同时,这种亲职化体验还会由家庭延伸到爱情和友情的领域,当个体无法看到和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可能难以形成稳定的情感模式。
摆脱亲职化的措施
为了摆脱亲职化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单亲家庭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策略。这些策略不仅要关注家庭内部的调整和改变,还涉及到外部资源的引入和整合。
1. 明确家庭角色和责任
家长应明确自己是家庭的主要责任人,不应将自己的责任转移给孩子。在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叶驰敏与警察父亲叶军的互动呈现得并不多,但短短几个片段也能够让人感受到轻松、温暖,与朱朝阳的家庭有明显差别。能够直观感受到的是,叶驰敏一直生活在孩子的世界,她有看《还珠格格》的快乐,有稳居第二考不到第一的烦恼,从未被卷入到父亲的烦恼当中。即使叶军常常忙到深夜回家,或者把女儿带到警察局的办公区域写作业,也给了女儿自由的成长空间,没有提前把她带入成年人的世界。

2. 心理支持与重视孩子需求
情感教育在单亲家庭中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变化,及时给予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可以通过倾听孩子的心声、表达尊重和理解,以及重视孩子的需求来增强孩子的情感安全感。电视剧中有一个情节是叶军与同事在家里讨论案情,在一旁客厅写作业的女儿觉得太吵便把电视声音调大表示抗议,叶军敏锐地捕捉到了女儿的需求后给出了回应——提醒同事们小声一点讨论,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叶军对女儿的尊重,而尊重的前提是将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而不是父母的需求一定高于孩子。
3. 拓展社会资源与合作网络
单亲家庭在应对亲职化问题时还应积极拓展社会资源与合作网络。例如 :单亲家长可以与亲戚、朋友、邻居等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共同分担家庭责任和情感压力。当父母的压力可以被分散或承接时,转移到孩子身上的焦虑和不安自然就少了,亲子关系也会有进一步提升。
4. 关注家长自我成长与调适
单亲家长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和情感需求,可通过学习育儿知识、参加心理培训课程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育儿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有研究发现,家长可以通过自身正念教养来缓解育儿压力,从而提升亲子关系。同时,家长还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辅导服务来帮助自己处理负面情绪和压力。通过不断的自我成长和调适,单亲家长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为孩子提供更加稳定和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