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

作者: 吴昊 周铭宇 纪政典 张北辰

如何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0

新时代,在培养高校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实践中,应高度重视在科学发展理念指导基础上,开发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基本路径、教育机制及高度匹配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群体应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道德教育,在大学生中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加强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

着眼思政教育

大学是个体步入社会前的重要准备阶段,良好的思想品德与集体主义精神,是个体立身社会、服务社会的必要素质。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树立,不仅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任务,同时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务必在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的基础上,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两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两课”教师有关师德的建设力度。坚持做到让学生“在学中看,在看中学”的教学目的。高效整合教师模范作用与学生价值学习,为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筑牢“知行”基础。

注重集体主义精神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为了确保高校大学生能够持续树立并巩固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工作必须具备常态化特征。首先,教师应从当前教育的实际出发,构建一套全面、系统的学习指导机制,将集体主义观念建设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中。其次,高校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并开展与集体主义精神相关的知识竞赛、摄影、文创作品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参与中摸索、学习、实践并内化集体主义精神。此外,利用好每一个时间节点至关重要。教师应有意识地记录学生们在校期间的利他行动,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雷锋日、建军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设教育课堂,让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引领群体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搭建现代化学习平台

在移动终端普及的当下,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扩展教育教学途径势在必行。移动互联网已融入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教师应当从中入手,开展线上多平台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一方面,各学院应联合搭建线上学生服务平台,通过公众号、微信群等形式积极宣传本学院学生与集体主义精神相关的事迹。开展每一季度的“集体主义小标兵”校园墙展示活动,推动集体主义精神在大学生群体间的良性传播。另一方面,应组织各学院分别开展“我身边的集体主义”微视频活动,鼓励大家从学生视角出发宣扬集体主义精神。

新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奋斗舞台,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具时代发展特色的教学任务。教师应积极教育并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将个人利益和国家前途命运有机结合,真正培养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意识,倡导大学生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使之成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中的主流内容,引领中国青年续写新时代篇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