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了解的儿童预防接种知识

作者: 许迎春

家长应该了解的儿童预防接种知识0

预防接种是防控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应带儿童按时接种疫苗,提高儿童免疫力,预防传染病。

为什么儿童要接种疫苗?

婴幼儿和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引发各种疾病,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也是增强儿童抵抗力、保障儿童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当疫苗被注入人体后,它含有的减毒或灭活病原体,或者是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如蛋白质等)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有助于人体建立起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

疫苗种类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规定: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免疫规划疫苗又称一类疫苗,指政府免费提供,所有适龄儿童都有义务、有责任按照免疫程序依法接种的疫苗。免疫规划疫苗一共有13种,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等,可有效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破伤风等10余种传染性疾病。非免疫规划疫苗又称二类疫苗,需要公民自费并且自愿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预防同样具有较好的效果,是对免疫规划疫苗的补充。随着经济和医疗水平的提高,非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日益增多,常见的包括五联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等。

二类疫苗有没有必要打?

在疫苗接种的相关问题中,家长最纠结的是二类疫苗要不要打。因为二类疫苗需要自费,有的家长认为国家都没强制要求,说明不打也没事,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实际上,接种二类疫苗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旦患病,可能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此外,还有不少联合疫苗可减少儿童的疫苗接种次数,并降低因多次接种而产生的偶合病症风险。虽然二类疫苗是自费、自愿接种的,但接种这类疫苗的儿童可以获得更广泛的保护,能够预防更多疾病,从而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父母可以根据儿童的具体健康状况及需求选择接种。

儿童在哪里接种疫苗?

儿童接种疫苗通常由儿童居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负责。新生儿出院后,家长需要携带相关证明和资料到预防接种服务门诊进行现场建档和预约。一般在上一剂次疫苗接种时,预防接种门诊会直接给儿童预约下一次的接种时间,或者通过电话、短信、APP推送等方式提醒预约。

接种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1.接种前注意事项

家长需要出示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并向接种医生如实告知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尤其是重大疾病和手术史,以便医生判断是否可以接种。家长需了解接种疫苗的名称、有效期、作用、不良反应等信息,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

儿童在接种当天需要清淡饮食,如果需要口服疫苗,接种前后30分钟不宜喂奶或热水。家长应为儿童合理安排洗澡时间,确保身体清洁,并给儿童穿宽松且容易穿脱的衣服,便于接种。接种疫苗前应给儿童测量体温,确认儿童的健康状况,如出现体温≥37.3℃、严重湿疹、腹泻等情况,请勿前往预防接种门诊,需更改接种时间。

2.接种后注意事项

接种疫苗后,家长不要马上带儿童离开,需要在留观区域观察30分钟,无异常情况后方可离开,如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告知接种医生。接种疫苗3天内,少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硬结,或伴有轻微烦躁、哭闹、呕吐、腹泻等情况,均属于接种后的轻微反应,一般不需特别处理。

与疫苗相关的发热通常出现在接种后1~2天,多为中低热,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2天,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应让孩子多喝水、多休息,饮食多以稀饭、面条、鸡蛋羹等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主。当体温>38.5℃,可口服退烧药;接种部位红肿时可用干净的毛巾冷敷;出现硬结可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若出现高热不退、全身皮疹或其他异常反应,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将情况告知接种单位。

哪些情况不适合接种疫苗?

①发热(体温>37.5℃)、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疾病。②患有皮肤感染、严重皮炎或严重湿疹等。③患有心脏病、肝炎、肾炎等。④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如癫痫等。⑤患重症、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等。⑥过敏体质及患哮喘、荨麻疹等。

打完疫苗后,有必要查抗体吗?

不推荐,任何疫苗都无法保证接种后100%产生抗体,但这并不代表疫苗“不靠谱”,只要全程接种,绝大部分人都能够产生抗体。除了可以在各级医院检测乙肝抗体水平,备孕/怀孕妇女也可以在妇产医院开展风疹IgG抗体检测。对于其他疫苗相关的抗体,目前均没有官方认可的机构提供检测服务。

疫苗可以提前或推迟打吗?

疫苗接种一般遵循科学接种、不同疫苗接种间隔等原则,最好按时接种,若因故推迟接种了应尽快补种,尽早获得保护。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包括疫苗接种起始时间、接种剂次及不同剂次之间的间隔,这是根据临床试验和多年科学实践制定的。只有按照免疫程序接种,才能达到最佳免疫效果。但当儿童处于患病等不能接种的情况时,推迟接种也是一种必要的选择,家长不必过度紧张和焦虑。

出国、异地如何继续接种疫苗?

有些儿童可能会变更居住地,家长一定记得带上接种证,做好原居住地与新居住地之间的衔接。传染病有明显的区域性,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疫苗程序不尽相同,如果长时间生活在国外或异地,一定要按当地的预防接种要求完成疫苗接种。

18岁以下儿童,迁入其他省市或地区,可直接携带原预防接种证,到现居住地的预防接种门诊继续接种疫苗。如尚未办理预防接种证,也可到新居住地补办。

青少年还需要接种疫苗吗?

需要,目前我国儿童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在6岁时基本完成,但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规定剂次接种的18岁以下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此外,各地根据当地情况会扩展接种年龄范围或增加一些疫苗,以扩大可预防疾病的种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