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女性需要警惕黄体破裂
作者: 刘芳艳
黄体是指在女性月经周期中,由卵巢排卵后残留的卵泡变化而来的一种内分泌腺体。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发于14~30岁的女性,严重者可造成大量腹腔内出血,未得到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
什么是黄体?
女性的月经周期通常分为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每个月,女性卵巢中的一个卵泡会发育成为成熟的卵子,并释放出来,这个过程称为排卵期;完成排卵后,留在卵巢中的卵泡壁细胞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会变成一个含有丰富血管的内分泌腺体,由于这个内分泌腺体含有大量胡萝卜素氧化物,呈黄色,故称为黄体。黄体期一般10~14天。黄体被视作一个临时性的腺体,主要分泌雌激素和孕酮,这些激素可以维持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为孕育胎儿做准备。如果有受精卵形成早期胚胎,就能在发育好的子宫内膜上定植生长,黄体也会继续分泌激素帮助胚胎发育;如果没有受精卵着床,黄体会逐渐退化,随之黄体酮的分泌减少,导致子宫内膜脱落,引发月经。
什么是黄体破裂?
正常情况下,黄体会在排卵后逐渐退化,但如果黄体异常增大或形成囊肿,其中的小血管可能因轻微外力导致破裂出血,甚至在没有外力时也会发生破裂,这就是黄体破裂。
黄体破裂时间与月经周期有一定关系。黄体破裂一般发生在排卵后,大多发生在月经来之前的1周内,偶可在月经期第1天或第2天出现;亦有少数患者发生于月经周期的中期。若怀疑黄体破裂,可进行妇科B超检查,再结合临床症状确诊。
黄体破裂的原因
自发性破裂:黄体在发育过程中,血管增生活跃,而弹性较差,一般先在内部发生血管破裂出血,使内部压力增加,继而引起黄体破裂;在发生盆腔炎症、卵巢充血或凝血机制异常时,也会引发黄体破裂。此外,憋尿、情绪紧张等也是黄体破裂的诱因。
外力性破裂:黄体位于卵巢内部,卵巢在盆腔处于半游离状态,可随体位改变而改变。因此,在黄体形成并发育成熟后,当腹内压升高,如下腹部受到撞击(撞到、跌倒等)、剧烈运动(跳跃、奔跑等),或者用力咳嗽、排便、举重物时,易引起黄体破裂。
黄体破裂的症状
腹痛:是黄体破裂的主要表现,多为单侧下腹部剧痛。当疼痛发生在右侧时容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
出血:一般无阴道出血或出血量较少(类似月经量),黄体破裂后会造成腹腔内出血。出血量较少时,腹痛可逐渐缓解,甚至消失;出血量较多时,腹痛可逐渐蔓延至整个下腹部。
全身不适:持续性腹痛伴随出血量逐渐增多时,可能出现头晕、眼花、乏力、心慌等症状;一部分人还会伴随恶心、呕吐、肛门坠胀及少量阴道流血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如何诊断黄体破裂?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必须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详细描述病程信息,如发病时间、症状、月经周期等,避免剧烈运动或自行服药。
生命体征检查:医生会对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检查。
腹部检查:判断腹腔出血情况、腹部有无包块、腹膜有无受累等。
超声检查:判断患者卵巢是否增大、有无包块形成、腹腔有无积液等。
血液检查:判断患者是否妊娠。
腹部穿刺或阴道后穹隆穿刺:判断有无腹腔积血,是否能抽出不凝的暗红色血液。
腹腔镜检查:是确诊黄体破裂的“金标准”,主要用于不能明确诊断时使用。
黄体破裂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医生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部分出血量少、生命体征平稳者,可选择药物保守治疗。经保守治疗后破裂处可自行闭合,腹痛等症状逐渐消失,盆腔积液逐渐吸收。保守治疗期间建议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发生黄体破裂后,活动会增加出血量,因此需静卧休息,避免任何可能增加腹压的动作。如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腹痛加剧等症状,考虑仍有活动性出血,需立即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发病急、临床症状严重、生命体征不平稳、内出血量较多引发失血性休克者尽快实施手术治疗。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微创手术(腹腔镜)进行治疗,术后恢复较快。
手术后如何护理?
充分休息:手术后至少需要卧床休息1个月。
伤口护理:手术后需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手术后48小时内如果伤口没有明显红肿,可以考虑淋浴,但要避免盆浴。如发现切口处出现红肿或疼痛加重,需立即就医。
合理饮食:手术后需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但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保持大便通畅,以避免用力排便,影响伤口愈合。
适度运动:手术后1周可以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但要避免跑步、游泳等剧烈运动。
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感染。
定期复查:手术后1个月,需到医院进行复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提出何时可以恢复正常活动的建议。
关注异常信号:如出现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或有异味时,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黄体破裂?
记录月经周期:记录月经周期,了解排卵时间。
适度运动:日常保持适量运动,但在排卵期前后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攀高等。
压力管理:学会放松自己,可以通过冥想、瑜伽或听音乐等方式来释放压力。
健康饮食:均衡的饮食有助于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保持身体健康。
纠正不良习惯:不要长时间憋尿,若出现便秘情况及时治疗。
不要过度减肥:消瘦的女性更容易发生黄体破裂。
定期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黄体破裂后,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腹腔感染、腹腔内出血等,会对女性的生命及生殖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女性若出现腹部坠胀、隐痛等不适且持续加重,特别是在月经中后期,应警惕黄体破裂,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