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德育,让小学数学教学更精彩
作者: 张宇峰
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思想不成熟,且年龄较小,广大教育工作者需把握好契机积极渗透德育,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核心课程,教师应主动融合德育教育,丰富数学资源与形式,带领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完善人格,帮助他们形成优良品质,让数学教学更精彩。
合理使用教材内容,深入发掘德育素材
通过融合德育让小学数学教学变得精彩,离不开充裕德育资源的助力和支持。发掘德育素材是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材不仅涵盖着大量的数学知识,还隐含着不少德育资源,教师可深入发掘德育素材,以此融合德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例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时,主要内容为认识年、月、日这3个时间单位,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习大月和小月的相关知识;掌握各月与全年的天数等。课堂上,教师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日历,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寻找日历里面含有的数学知识。待学生发现日历上年份、月份和具体日期等内容时,教师便由此导入新课内容。接着,教师随机选择两个年份,引领学生写出每个月的天数,并以表格样式展示,教学生认识大月与小月;然后,引导学生着重观察2月份的天数规律,使其尝试自主组织语言加以归纳,带领他们认识平年与闰年,知道闰年的规律。最后,教师可升华主题,通过介绍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时间流逝之快,呼吁他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美好年华,使其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德育融合效果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以教授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为主,大部分内容都同实际生活有着紧密关联,不少数学知识不仅源于生活,还能应用于生活。加强数学课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当作融合德育的起点,让数学教学更精彩。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融合德育教育,结合生活现象融入德育思想与理念,带给学生更强的感知与触动,从而内化成他们的品德与思想,提升德育融合效果。
例如:在讲授“百分数”过程中,主要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概念、意义、分类、比较和应用,能够正确使用百分数处理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做铺垫。学习“折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在多媒体课件中以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出示一组生活中的折扣现象,如商场里面鞋子、衣服打折,超市购物满一定金额打折等。同时,要求学生也罗列一些自己见到过的打折实例,一方面结合这些生活案例引领他们进一步理解“打折”与“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可顺势融入理性消费、适度消费与勤俭节约等德育思想,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与消费观。
善于把握教学契机,实时融合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融合德育,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精彩,教师需把握好数学教学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数学教学为主、德育融合为辅的基本原则,不能有失偏颇,要厘清重点所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善于把握教学契机,制造更多在数学教学中融合德育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德育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道德修养。
以“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学习“梯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已学知识如及割补思想、转化思想等合作探索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在各个小组内,同学们通过资料查询、讨论交流、模型制作、画图分析等方式展开学习,教师可引导他们发现能够采用补充图形或者分割计算的方式求出梯形的面积,并帮助学生归纳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还发展了空间观念,提高了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此外,整个过程中融合的严谨认真、坚持探索的学习态度与探索精神,使学生意识到合作共赢与认可他人的重要性,进而帮助他们形成优良品质,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安排课外实践任务,增强学生德育认知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数学知识需同实践有机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应用性与实践性的特征,掌握且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属于常规教学目标之一。在德育融合方面,同样需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故而,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围绕数学知识适当安排一些课外实践任务,在实践中融合德育知识,使学生深层次体会与理解德育内容,进一步巩固德育效果,增强他们对德育理论的认知和感受。
例如:在“折线统计图”教学中,主要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让小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并能据此分析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学习完教材内容以后,教师可以安排一项课外实践任务,与要求学生与父母一起去菜市场或者超市买菜或购买其他生活用品。一方面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出每天的消费情况,另一方面统计一星期内购买日常用品的费用,并画出相应的折线统计图。这一实践任务,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与数据整理能力,还能够融合德育教育,理解父母买菜做饭的辛勤劳动,以此渗透感恩教育,引导他们学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整理物品、打扫卫生等;在购物过程中同他人进行交流,可培养小学生的沟通能力与交际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与转变教学思路,以素质教育为基本导向,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尤其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落实“教书先育人”的理念,充分发挥出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