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抑郁症,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作者: 于苗苗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为了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要了解抑郁症的原因、症状及预防和治疗方法,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青少年抑郁症的原因
1.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成员存在抑郁症病史,青少年患抑郁症的风险会有所增高。
2.激素因素
抑郁症可能与大脑中的激素水平不平衡有关。当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大脑神经递质处于不平衡状态,可能使身体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
3.环境因素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受到来自学习、家庭、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成为诱发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
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多样且复杂,可以根据其主要特征分为核心症状、心理症候群、躯体症状群及特异性表现等多个方面。
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对曾经感兴趣的事物丧失兴趣,以及精力明显不足,感到疲倦无力。心理症候群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显著减退、反应变得迟钝、自我评价极低,甚至出现自杀意念等严重心理问题。躯体症状群包括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体重发生明显变化,以及头痛、腹痛等慢性疼痛症状的频繁出现。特异性表现包括易激怒、烦躁不安,学习成绩明显下滑,出现社交隔离现象,不愿与他人交流等。
如何预防青少年抑郁症
1.建立积极社交
家长、朋友、教师应给予青少年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鼓励青少年与朋友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
2.培养积极心态
青少年应学会积极地应对压力和挫折,提高心理韧性。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可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3.促进身心健康
青少年可以通过保持规律的运动、均衡的饮食、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和社交媒体等方式,促进身心健康,预防抑郁症。
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
1.心理治疗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方式,帮助青少年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以减轻抑郁症状,逐步引导青少年放下心理负担,融入群体生活。
2.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调整神经递质的水平来帮助缓解抑郁症状,常用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曲唑酮、阿米替林等。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动态调整,确保达到的最佳治疗效果。
抑郁症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通过了解抑郁症的原因、症状及预防和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充满爱、理解和支持的环境,助力他们健康成长,迎接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