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阅读拓展思维

作者: 王晓彤

精准阅读拓展思维0

在全面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了重要的教育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多样化的思辨能力培养途径,从语文阅读环节着手,营造良好的思辨课堂氛围。同时,高度重视学生的精准阅读,通过鼓励学生认真阅读多元文本,深入分析文本背后的语文知识,逐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的基本内容

思辨能力是融合思考、质疑、批判、反思和推理的综合性能力。具有较强思辨能力的个体能够结合事实与逻辑,站在理性视角综合分析问题并作出正确判断。思辨能力由批判质疑、逻辑推理、独立思考、情境反思等核心要素组成。

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高度重视思辨能力

首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着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语文阅读课堂,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开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其次,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调动学生的表达自觉性和探索主动性。最后,教师应将终身育人、终身学习的理念根植于心,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给予学生专业系统的语文阅读指导。

2.优化教学资源,甄选思辨教学内容

教师应以语文教材为依托,深度挖掘教材文本内容,仔细甄选思辨教学素材,整合所有思辨元素,结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串联多元文本,逐步发散学生的思维,开拓视野。例如:在《劝学》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收集与文章相关的背景资料,带领学生分析《劝学》中的思辨内容。《劝学》运用了多种比喻论证道理,形成了博喻,旨在劝导以正确的态度学习知识、参与社会实践。教师可以顺势开展思辨性阅读活动,将“蟹六跪而二螯”与生物知识相结合,强化学生的思辨性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教学资源,如引入新华网、人民日报等官方评论,鼓励学生变换角度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鼓励联想迁移,提升学生思维深度

在培养学生综合思辨能力时,教师应科学设计多元阅读问题,为学生制订高层次阅读目标,鼓励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自主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设计具有思考空间的问题,并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同时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在带领学生阅读《祝福》时,文章使用了许多省略号,教师向学生提问:“这些省略号究竟省略了哪些内容?”“大家可以补充完整吗?”用这些问题指导学生深度阅读,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识。

结语

在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目标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将思辨能力培养工作贯穿于语文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等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大胆联想、自主迁移,从浅层阅读过渡到深层阅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