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馨香洋溢语文课堂

作者: 李欣雨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学科,不仅承载着语言文字教学的重任,更肩负着塑造学生灵魂、培养高尚品德的使命。

字词教学,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在字词教学中,可以深入挖掘这些意蕴,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好习惯。通过探寻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汉字中蕴含着许多道德理念,如“仁爱”“诚信”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进行字词教学时,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道德意义,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例如:在讲解“孝”字时,不仅要讲解其字形构造——上部为“老”,下部为“子”,形象地表达了子女应扶持老人的含义;还要通过讲述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孝的力量,从而在心中种下尊老爱幼的种子。此外,通过组织“每日一词”活动,鼓励学生查找生僻字的由来和背后的故事,既锻炼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也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不仅能学习语音语调,更能深入理解文本的情感色彩,从而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朗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学素养和对语言的敏感度,还需要他们能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准确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并将其真实地表达出来。朗读中的情感表达需综合语速把握、语调变化和节奏调整等技巧。这些技巧的运用,可以使文字更加生动真实,打动听者的心灵。通过调整语速,可以表现出紧张或舒缓的氛围;通过变化语调,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绪和态度;而节奏的掌握,则可以使朗读更具韵律感和感染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

教师可以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如《草船借箭》中的智慧与勇气、《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同情与怜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进而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并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定期举办“朗读之星”比赛,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不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促进班级内部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语文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倾听与合作。另外,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学生共同进行探讨、共同解答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汇报学习的心得体会。学生们在一起讨论问题,各抒己见,组长集中各位组员的思想精华,做好登记工作并集中汇报。

例如:在《巨人的花园》教学中,教师抓住巨人的表现和花园里的情景展开教学。组织学生讨论读后的体会与发现,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还可以根据童话的特点,让学生小组合作来演译课文的故事。这样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文德交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小学阶段的课文中,潜藏着丰富的培养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要素,这些要素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和优美的语言,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小学生正处在性格塑造和世界观逐步确立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结合课文深入挖掘其中的育人要素,文德交融,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语文课文中那些勇敢面对困难的角色,在故事中展现出的智慧和坚韧,会激发小学生的勇气,让他们明白在生活中遇到挑战时,不能退缩,要积极思考,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例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展示了司马光沉着冷静、急中生智地用石头砸破水缸来救人的情节。这一故事使小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在面对紧急情况时需要冷静思考、机智应对的重要性。

与人交往的包容与善意也是课文中常见的教育元素。在小学阶段,学生开始更多地与同龄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至关重要。语文课文中那些关于友谊、互助的故事,让他们懂得了要包容他人的不足,以善意之心对待他人。这种积极的人际交往态度,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在《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中,最初,小柳树对小枣树持有轻视态度。然而,当它目睹小枣树结出又大又红的枣子时,小柳树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这个故事让小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只看表面,而应学会欣赏他人的闪光点。

自我成长的坚韧与乐观对小学生的成长不可或缺。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而语文课文中的一些人物,用他们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告诉小学生,只要不放弃,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就能够在困境中获得成长。例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海伦·凯勒在面对失明与失聪的双重困境时,凭借坚定的毅力成功掌握了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她的乐观精神深深感染着小学生,让他们明白面对困难要勇往直前,永不言弃。

生命认知的敬畏与热爱,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文中通过对大自然、生命的描写和感悟,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奇妙与珍贵,从而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同时,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珍惜身边的一切。这种对生命的认知和情感的培养,将使他们更加懂得生活的意义,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例如:在《生命生命》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飞蛾挣扎求生和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顽强生长的案例,展现了生命的坚韧,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命虽渺小却有着无限的潜力和价值,进而引导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