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作者: 仁欠道吉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高中语文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意义重大。那么,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这些核心素养呢?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4个方面。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认识世界、分析问题、表达观点、参与交流的能力。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如字、词、句的使用规范,辨析词语的思想感情色彩,分析文章的结构与布局等,还要学会在不同语境中恰当、得体地运用语言,使语言真正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塑造自我的有力工具。
思维发展与提升强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深刻的思维品质。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应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问题,善于比较、归纳、演绎,提炼文章的主旨与中心,领悟弦外之音。还要学会跳出思维定势,以创新的视角审视问题。如在学习古代诗歌时,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还要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旨在提升学生感受、欣赏、评价语文作品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能够从作品的意象、韵律、节奏等方面感受语言的美,体味情感的动人。同时,学生还应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独特的审美体验,写出富有个性的见解,在创造性阅读与写作中,提升审美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强调在语文学习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文教材中许多篇章都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对接传统文化,感受其魅力,吸收其养分。同时,还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区分精华与糟粕,继承优秀文化基因。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广泛阅读名家名著、经典佳作,感受大师笔下的语言魅力,积累深厚的人文知识。教师可为学生推荐优秀读物,组织读书交流会,畅谈阅读感悟。要注重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教会他们快速阅读、精读品味、批判性阅读等技能,提高阅读效率与质量。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精心设计富有创意的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发表独到见解。在启发诱导中,学生往往会带着问题去深入阅读,边读边想,读思结合。学生们通过交流与讨论,使多元思维相互碰撞,提升思维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网络平台等手段,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一段悠扬的古筝音乐,可以渲染诗词意境;一段详实的历史纪录片,可以再现作家的创作背景。在声情并茂的多模态呈现方式中,语文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现代技术还能提供丰富的互动方式,让师生、生生之间随时分享见解、讨论难点,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