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问题链设计与实践
作者: 闵江涛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等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而问题链的设计与实践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高中物理问题链设计的原则
问题链中的问题应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问题都应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入和拓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和规律。同时,问题链中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问题链设计方法
1.以教材内容为基础
问题链的设计应紧密结合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核心,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链: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如何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以实验探究为载体
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可以以实验探究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链: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这些物理量?
3.以生活实际为背景
问题链的设计可以以生活实际为背景,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链:什么是机械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问题链设计的实践
1.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在讲解“电场强度”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什么是电场?电场有哪些性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电场的强弱?接着提出问题:电场强度的定义是什么?电场强度的单位是什么?最后提出问题:如何用电场强度来计算电场力?通过这样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可以逐步深入地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性质。
2.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问题链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例如:在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什么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接着提出问题: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这些物理量?最后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通过这样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可以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课外拓展中的应用
在课外拓展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问题链相关的作业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时,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作业:查阅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通过这样的课外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