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 朱瑞荣

【摘要】 目的:研究给予青少年高血压患者延续性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在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诊治的104例青少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摸球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比较组,每组52例。在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试验组加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的血压水平、自我护理能力、依从性、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试验组血压水平相比于比较组较为良好;比较组自我护理能力弱于试验组;试验组依从性相比于比较组较高;试验组护理质量高于比较组;比较组满意度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在青少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延续性护理,不但可以改善血压水平,增强自护能力,对于依从性、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提升也有着促进作用。

【关键字】 延续性护理;青少年高血压;应用效果

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生率日益升高,并且在生活习惯变化的影响下,患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由于青少年患者自控能力差等特点,其病情控制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不利于患者健康成长[1-2]。因此,在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还应优化护理干预手段,促进整体疗效的提升。本文选取了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本院诊治的青少年高血压患者104例参与研究,旨在分析延续性护理的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对象为本院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诊治的104例青少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摸球法分为比较组和试验组,每组52例。比较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14~19岁,均值(17.51±1.57)岁;病程0.2~3年,均值(1.02±0.22)年。试验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15~20岁,均值(17.44±1.61)岁;病程0.1~3年,均值(1.11±0.26)年。两组实施对比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②患者为青少年;③患者和其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认知或沟通障碍;②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异常;③患者中途退出。

1.2方法

1.2.1比较组

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基础护理、跟踪随访、血压监测等。

1.2.2试验组

在比较组的基础上,加用延续性护理,主要内容为:①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对延续性护理小组组员进行挑选并分配任务,提高专业培训力度,着重讲解延续性护理技巧、方法、流程等相关内容,培养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②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收集并整合患者基本信息,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性格;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性更新;确定治疗方案,进行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制订。③健康宣教。将疾病危害、用药方法及自护措施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使其可以认识到按照医嘱用药的必要性和疾病的危害,有助于提高其配合度。在宣教环节,应根据患者年龄、个性等特点对宣教方式进行调整,确保内容通俗易懂。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网络宣教的应用,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提高宣教力度。④心理干预。不安、烦躁等负面情绪,易对病情控制和治疗效果造成消极影响,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引导其认识到保持积极心态的必要性,提高其纠正消极心理的自觉性,为其身心健康奠定坚实基础。⑤生活干预。为患者设计饮食方案,确保营养充分且均衡;引导患者多食用新鲜果蔬,注重维生素的补充,提高机体免疫力;秉持循序渐进原则,为患者制订科学的运动方案,促进其身体素质的提升,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培养患者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睡前可以通过播放轻音乐、泡脚等方式改善睡眠质量。⑥家庭干预。由于青少年自控力相对较差,不利于健康用药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故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家属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并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⑦出院干预。通过微信公众号、患者群为其提供疑问解答、知识分享等支持,促进患者认知水平持续性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要让患者认识到血压监测的重要性,并通过视频等形式对该知识点进行全面讲解,要求患者定期反馈自身血压变化。医院可通过上门、电话等形式定期进行随访工作,在对患者情况充分了解后为其提供针对性建议,充分发挥出护理价值。

1.3观察指标

(1)血压水平。检测患者护理前以及护理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

(2)自我护理能力。选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各指标评分范围在0~100分之间,分值越高说明自护能力越强。

(3)依从性。根据自制量表基于用药、饮食、运动以及睡眠四方面展开评估,均采用百分制,评分和依从性成正比关系。

(4)护理质量。本院自制量表,主要基于护理流程、人文关怀、护理技巧以及服务态度四个维度进行评估,各维度均采用百分制,评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佳。

(5)满意度。根据满意程度量表加以判断,可以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级。

1.4统计学处理

选取SPSS25.0软件实施数据分析工作,计数资料实施χ2值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以及核查形式分别为(x±s)、t值;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压水平对比

根据表1所示,护理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血压水平相比于比较组较为良好(P<0.05)。

2.2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对比

如表2所示,试验组自我护理能力高于比较组(P<0.05)。

2.3两组依从性对比

根据表3可知,试验组依从性高于比较组(P<0.05)。

2.4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试验组高于比较组(P<0.05),详见表4。

青少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0

2.5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满意度为96.15%(50/52),比较组为82.69%(43/52),差异明显(χ2=4.9814,P=0.0256)(P<0.05)。

3讨论

高血压属于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病因包括遗传、环境、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精神等因素,患者会出现头痛、心悸等症状。在高血压治疗中,以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为主,同时还应注重生活行为的改善,从而确保整体治疗效果。青少年患者存在依从性差、自控力差和疾病重视度低等特点,会影响血压水平控制效果,制约临床疗效的提升[3-4]。对于这种情况,治疗者应注重护理干预,提高其认知水平,改善康复效果。

在临床中,延续性护理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范围。该护理模式在强化了院内干预的同时,也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加强了院外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的全面性。延续性护理通过生理、心理、生活等多方面干预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管理的重视度,使其认识到按照医嘱用药和良好生活习惯的价值,进而主动纠正不健康行为,提高血压水平控制效果,为预后效果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延续性护理通过专项延续性护理小组的建立,可以将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提高,促进整体护理水平的提升并给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服务。在该护理模式中,完善了患者的个人健康档案,可以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为延续性护理顺利进行奠定基础;能够为护理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将方案的针对性提高,有效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有助于随时掌握和分析患者现阶段情况。延续性护理通过健康宣教可以帮助患者形成科学认知,使其认识到疾病的危害,进而提高配合度和主动性[5]。在护理中,心理干预的实施通过对患者年龄、心理、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加以综合分析,可以确保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帮助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态并增强治疗的信心。生活干预从饮食、运动以及睡眠等方面着手,有助于患者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减少罹患疾病的风险,提高控制效果。再加上社会干预的实施,可以充分发挥出家属的监督作用,促进患者依从性的提升。另外,出院干预的实施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延续性和系统性,加强对患者情况的掌握,提高院外干预的科学性,促进护理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青少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延续性护理,不但可以提高血压控制效果,还能够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和依从性,对于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提升也有着积极影响,值得广泛应用。

青少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1

【参考文献】

[1]游秀妹.一对一健康教育联合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28):90-92.

[2]刘珍英,荆松宾.基于TTM的延续性护理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研究,2022,30(8):170-173.

[3]支航.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6):25-28.

[4]吕勇,谢夕萍.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护理干预措施——评《实用高血压病诊断与治疗》[J].生命科学仪器,2022,20(1):57.

[5]王珊.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门诊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5):365-36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