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雁情
作者: 郭秀波闲来无事的一个周末,我带着外孙早早出门去挖野菜。高高的天,白白的云,清风吹拂着脸,心情一下子就明媚起来。
我们来到小溪边,溪水淙淙,涤荡着绵绵清波。小草刚冒头,婆婆丁的嫩芽顶破土层钻了出来,沙地上的婆婆丁根须深,用力地往下挖去,那长长的根茎嫩嫩的,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只一会儿功夫,我的篮子已经装了一小半了。
七八岁的孩子“讨狗嫌”,外孙挖了一会儿就没了耐性,在野地里不停地东奔西跑。突然,天空响起了“嘎嘎”的叫声。外孙说:“姥姥,大雁飞回来了!”我抬头,只见瓦蓝的天空上,排列着几行雁阵,这群还在视线之内,那群已经飞过头顶了,“嘎嘎”的叫声此起彼伏,好像在和行人打招呼。因为气候的原因,今年大雁比往年要来的晚一些,临近夏季还能看到成群成群的大雁。
外孙一下子就来了兴致,他仰望着雁阵,一边拍手一边唱起了儿歌。当他唱到第5遍的时候,最后一行大雁飞过头顶。这行大雁一共有7只,其中有一只大雁明显体力不支,歪着身子斜斜地飞,被那6只大雁落了好远的距离。过了一会儿,那只落伍的大雁再也飞不动了,身子摇晃了几下,径直落在了前面的草丛里。
我和外孙急忙朝着草丛跑去。只见那只大雁缩着脖儿,耷拉着一只翅膀,哆哆嗦嗦地站在河滩上。看到我们来了,它惊惧地往后躲着,一直躲到小河边没有了退路,它才停了下来。大雁长得很漂亮,背部呈灰褐色,腹部灰白色。背部的羽毛翎片错落有致,就像将军身上披着的铠甲。嘴巴尖漆黑,两只金红色的脚和家鹅一样……
外孙把自己兜里的吃食都拿出来,小心翼翼地送到大雁面前,不停地说着安慰的话。大雁保持着警惕与我们僵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它似乎感觉到我们没有敌意,不再躲避。我和外孙靠近它,开始为它检查身体。原来,大雁的一只翅膀骨折了,又红又肿,难怪它一直在不停地颤抖。我把大雁搂在怀里,轻轻地抚摸着它的羽毛,它也似乎懂了我的意思,安静地偎依在我怀里,眼里转动着泪珠。
我们抱着大雁跑回家,并找到邻村的兽医上门为大雁救治。兽医娴熟地为大雁消毒、接骨、包扎,外孙把小米放到碟子里,喂给大雁吃。大雁估计是饿坏了,它彻底放松了戒备,急火火地一口一口啄着米。
大雁在我家静养了20天,受伤的翅膀一点一点好了起来。它每天在屋里走来走去,陪着外孙嬉戏,一人一雁似乎成了好朋友。又过了几天,大雁的翅膀完全好了,它时不时地飞到窗前,眺望着外面的蓝天,眼神里有一丝渴望。我懂得,该是让它回归大自然的时候了。
我找来一根红丝线拴在了大雁的腿上,对外孙说:“别难过,咱给它拴个红线,留个记号。说不定哪天,它还会回来看我们。”外孙眼含泪水,对我点了点头,他煞有介事地对着大雁说:“小可怜,你快飞走吧,飞走了可别忘了回家哦!”
大雁张开双翅向蓝天飞去,身影越来越小,外孙有些失落。正当他擦眼泪的时候,忽然听见“嘎嘎”的两声鸣叫,大雁竟然扇动着翅膀,又飞了回来。它轻盈地落在了外孙的脚边,不停地在他的裤角上蹭来蹭去。外孙亲昵地把大雁抱起来,用颤抖的手抚摸它。
过了很久,外孙用力把大雁往天空方向放飞,稚嫩的声音喊着:“大雁,大雁,去找你的家人吧,记得回‘家’看看!”天高云淡,人雁依依,我忍不住热泪滂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