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冠冕

作者: 江亭

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guān)冕,由是渐显。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东汉末年,出身于荆州的庞统是刘备帐下的一名重要谋士,字士元,号凤雏,是襄阳地区大名士庞德公的侄儿。庞统年轻时,是个老实巴交的人,看起来并不聪明,甚至有些迟钝,因此没有人赏识他,但庞德公知道庞统是有能之士。当时,荆州有一位名叫司马征的贤士,十分擅于识别人才,与庞德公是好友。等庞统弱冠之年时,庞德公便让他去拜访司马徽。

庞统来到司马徽家时,司马徽正坐在桑树上摘桑叶,庞统便坐在树下,与司马徽交谈。二人聊政治、聊艺术、聊军事,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竟从白昼聊到夜晚。司马徽惊讶地发现,面前这位18岁的青年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句句珠玑,见解独到,当下称赞他是南方人才中的第一人。

有了司马徽的称赞,庞统非常有才能的事情很快就被人们知晓。当刘备请司马徽推荐人才时,司马徽便举荐了庞统。最初,庞统并未受到重用,只得到了一官半职。同为谋士的诸葛亮,竭力向刘备保举庞统,某次战役,刘备听取了庞统的分析与建议,最终大获全胜,庞统由此大获器重。36岁那年,庞统领兵作战,不幸被飞箭射中,后葬于落凤坡。刘备极为悲痛,追赐庞统为关内侯,谥号为靖侯。

智慧小语

“南州冠冕”典出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冠冕”即帽子,一般指代首位或第一。意为南方人才中最杰出的人,后泛指才识出众的人。在句中,其一般作宾语、定语使用。反义词有孤陋寡闻、才疏学浅、目不识丁等。

这则典故告诉我们: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当然,金子能否发光,还要取决于挖金人是否具有一双慧眼,就像千里马需要伯乐,爱惜有才之士,将这些人才运用在正确的、合适的地方,定能收获硕果。

(编辑 王圆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