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常备药及其用法知多少

作者: 何小美

日常生活中,家庭常备药是守护家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合理的家庭常备药可以帮助迅速缓解症状,减少就医的不便。因此,了解这些药物的功效、正确用法以及用药禁忌,对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

消化系统用药

家庭常备的消化系统药物有抗酸药、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胃肠促动药、止泻药等。

(1)抗酸药:如碳酸钙、氢氧化镁等,可以快速中和胃酸,缓解胃部不适。胃痛、胃灼热等,通常在餐后1~2 h内服用效果最佳。

(2)抑酸药: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可以抑制、减少胃酸分泌,缓解胀气、烧心等胃部不适,治疗消化性溃疡。

(3)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可以在胃黏膜上形成一层保护层,防止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液对胃黏膜的损害,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通常需要餐前服用。

(4)胃肠促动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食物,缓解腹胀、便秘等症状。通常在餐前服用。

(5)止泻药:如洛哌丁胺、蒙脱石散,以及小檗碱、诺氟沙星等抗菌药,能够治疗腹泻,以及由细菌引起的胃肠道感染。

感冒与发热用药

感冒药的种类非常多,有抗病毒颗粒、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等。抗病毒颗粒的主要成分除了板蓝根、连翘、石膏、知母外,还可能含有金银花、黄芩等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的功效,有助于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的主要成分除了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马来酸氯苯那敏外,还可能含有咖啡因、人工牛黄等。其中,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盐酸金刚烷胺可抗流感病毒;马来酸氯苯那敏为抗过敏药,可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咖啡因可增强解热镇痛效果。

发热所用的退热药物也较多,最常见的是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和多种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牙痛等。

外伤处理与紧急救助药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不可避免因意外事件而出现外伤,因此,在家中可以常备一些外伤处理与紧急救助药。

(1)消毒液与清洁剂:如碘伏、过氧化氢、生理盐水。碘伏广谱杀菌,对皮肤、黏膜刺激小,能迅速杀灭大部分细菌、真菌和病毒。过氧化氢可通过释放氧气产生泡沫,帮助清洁较深的伤口,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生理盐水主要用于清洗伤口,与人体体液等渗,不会造成细胞脱水或吸水。

(2)抗菌药膏: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含有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皮肤感染。莫匹罗星软膏含有莫匹罗星,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抗菌作用,适用于浅表性皮肤感染。

(3)止血药与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如云南白药粉,具有止血、消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对于出血的伤口,可直接将药粉撒在伤口上,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并包扎。对于无出血的伤口或创面,也可将药粉与凡士林等调匀后外敷。

此外,还需要准备一些其他的急救用品,如创可贴、无菌纱布等。创可贴具有止血、保护伤口、促进愈合的作用,适用于小面积、浅表的伤口。将伤口清洗干净并干燥后,把创可贴贴在伤口上,轻轻按压使其与皮肤贴合紧密。无菌纱布用于覆盖较大的伤口或需要包扎的伤口,可以保护伤口并吸收渗出物,防止感染。

抗过敏药物

过敏的情况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较为多见,不论情况严重与否,都应当尽快处置。建议家中常备一些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

(1)抗组胺药物:主要有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氯雷他定片(开瑞坦)。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属于第一代抗组胺药,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可以迅速缓解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红肿、荨麻疹等。氯雷他定片属于第二代抗组胺药,具有较弱的镇静作用,长效且副作用相对较少,可以缓解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有氢化可的松乳膏,属于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痒等作用,适用于过敏性皮炎、湿疹等轻度至中度皮肤炎症。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主要有孟鲁司特钠片(顺尔宁),能够通过阻断白三烯的作用,减轻气道炎症和过敏反应,适用于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预防和长期治疗。

正确用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用药前先咨询:在使用任何新药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2)遵循说明书:药品说明书中包含了详细的用药指导、可能的不良反应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信息,在用药前应仔细阅读。

(3)按时按量服药:不要随意更改医生推荐的剂量或用药频率。如果漏服了一次药物,不要在下一次加倍服用以弥补遗漏的剂量。

(4)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有些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新药前,患者应告知医生或药师正在使用的其他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等)。

(5)饮食调整:某些药物可能与某些食物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药效。例如,服用某些抗生素时,应避免饮酒和含咖啡因的饮料;服用某些降压药时,应限制高盐食物的摄入。

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和注意事项

(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任何新药前,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以确保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安全性。

(2)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儿童和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与成年人有所不同,他们对药物的反应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使用新药时,应根据年龄调整剂量,并密切观察用药反映,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对于吞咽困难的老年人,可考虑使用液体剂型或易于咀嚼的片剂,以方便服用并减少误吸的风险。

(3)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在使用新药时,应注意与现有治疗方案的协调性,避免可能的相互干扰或加重原有病情的风险。在使用新药前,最好先咨询专科医生的意见,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4)过敏体质者:过敏体质者在使用新药前,应先进行过敏测试。如果曾经对某种药物有过敏反应,要及时告知医生,采取适当的替代方案进行治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