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胆囊切除术后的饮食调养

作者: 饶龙华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患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等胆囊良性疾病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尤其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因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已成为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手术方法。但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各种基础病,因此要特别注意其术后的饮食。

LC术后饮食原则

低脂饮食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帮助消化脂肪患者。术后初期由于胆囊缺失,脂肪消化能力减弱,应以低脂饮食为主,避免高脂肪食物(油炸食品、肥肉、全脂奶制品等)引发消化不适。

分餐制与少量多餐

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分餐制与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消化负担。建议每日可安排5~6餐,每餐量适中,避免过饥或过饱。

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饮食

多吃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食物。蛋白质有助于伤口愈合;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维生素对机体免疫与修复功能至关重要。瘦肉、鱼虾、蛋类、豆腐等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与维生素。

摄入充足的水分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胆汁,减轻胆汁淤积引起的不适。每天至少饮水1 500~2 000 mL,可适量饮用低脂牛奶、豆浆等液体营养品。

LC术后饮食分期建议

术后2 d内

一般情况下,患者行LC术后6 h和麻醉清醒后,如无显著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可尽早开放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早期进食不仅可刺激胃肠道黏膜分泌消化液、加快胃肠道的蠕动、促进排气排便,还能增加肠内营养,纠正负氮平衡,加快切口愈合,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LC术后2 d内,建议老年患者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以低脂(藕粉、米汤、白粥、面条、馒头、包子)、优蛋白(肉米、蛋白粉、鸡蛋白、低脂牛奶)、高维生素(新鲜果蔬汁)饮食为主。每餐进食量为平时的50%~70%,以不出现腹胀为宜,每日可进食4~6餐。该饮食方式对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有利。胆汁排泄入肠道的节律和饮食节律不相符,是LC术后消化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此时每餐进食过多,易导致腹胀腹泻、营养吸收不良。提倡LC术后多饮水,每次100~200 mL,每日饮水8~10次。少量多次地饮水可增加尿量,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体内毒素排出,还可降低老年人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脑血管栓塞的风险。

LC术后3~7 d

老年人LC术后应尽早下床活动,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排气排便,还可减少血栓形成和坠积性肺炎、褥疮等风险。一般来说,LC术后3 d患者就可恢复排气、排便。如无排便,应积极进行通便治疗。对于术前就有便秘的老年患者,建议术前采取通便措施。

多数老年患者,LC术后3~7 d可逐步过渡到低脂普食,每餐进食量为平时的50%~70%,每日进食4~6餐。期间患者应注意排便情况,如有明显的腹胀、腹泻症状,可延缓进食普食时间,同时给予口服利胆、助消化类药物(如复方阿嗪米特)。对于便秘患者,可给予胆宁片、乳果糖口服液等治疗。

LC术后7 d~1个月

建议以低脂饮食为主,可适当进食高脂类食物,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期间如无明显的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道表现,可进食普食。有研究显示,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发病率高达5%~12%,可能与胆汁酸排泄模式改变、胆汁酸吸收不良、脂肪泻和肠道菌群的改变等相关。患者如有腹泻(脂肪泻)表现,应继续低脂半流质饮食,同时口服利胆、助消化药物,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加用益生菌。

LC术1个月后

术后1个月,多数老年患者基本可恢复正常饮食,无需严格低脂饮食。老年人常合并心脑血管、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往往需要继续维持术前饮食结构,避免高脂、高糖、高盐饮食。老年人LC术后如有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腹泻、代谢综合征等表现时,仍需坚持低脂饮食,主要以易消化食物为主,注意调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同时补充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部分LC术后反复出现消化功能紊乱的老年患者需使用药物治疗,同时建议行胃肠镜检查,以明确其消化道情况。

特殊情况的处理

在老年人胆囊切除术后的饮食管理中,可能会遇到消化不良、胆汁反流等特殊情况,此时需要针对性地调整饮食策略,以缓解其症状,促进康复。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胆囊切除术后常见的短期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饮食调整。

(1)低脂低纤维饮食:减少脂肪和粗纤维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选择瘦肉、鱼虾、鸡蛋、豆腐等低脂蛋白质来源,以及煮熟的蔬菜、去皮水果等易消化的纤维素来源。

(2)小份多餐:将每日三餐分成5~6次,每次进食量减少,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刺激胃肠道。这样既可以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又能减轻胃肠道的消化压力。

(3)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过冷、过热、产气食物(豆类、洋葱、碳酸饮料等)可能加剧消化不良症状,应暂时从饮食中剔除。

胆汁反流

胆汁反流是指胆汁逆流入食管,引发胸骨后疼痛、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对此,饮食调整应着重于两点。

(1)餐后至少半小时内避免躺卧,以减少胃内压力,防止胆汁反流。可适当抬高床头15~30 cm,有助于保持胃内食物向下流动。

(2)晚餐时间提前至睡前3 h以上,避免吃过于油腻或进食过量的食物,以减少夜间胆汁反流的风险。晚餐后应避免立即躺下,可适当散步促进消化。

结束语

老年人胆囊切除术后应尽早恢复饮食,加强肠内营养支持,可适当提高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有利于快速康复。饮食从流质到半流质、再到普食的过渡,多数老年患者1周内即可实现。对于无反复腹泻、腹胀、便秘等消化功能紊乱的老年患者,在1个月内可恢复普通饮食,无需严格控制低脂饮食。而对于有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慢性腹泻、代谢综合征等表现的老年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延缓普通饮食的摄入,继续行低脂、易消化食物饮食,同时注意减少每餐进食的量,以“五至七分”饱为适宜,做到少食多餐,同时可使用利胆药物、助消化药物和(或)益生菌。对于LC术后顽固性消化道功能紊乱的患者,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建议进一步查胃镜和肠镜,明确消化道功能紊乱的原因,以便及时对症治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