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护理干预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 肖彩燕摘要:目的 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30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负性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进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面护理干预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优势,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胆结石;全面护理方式;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不良反应
胆结石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更严重地影响其生活质量[1]。传统护理模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存在局限性,无法满足患者多元化的需求[2]。因此,寻找更加全面、有效的护理模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全面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关注其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3~4]。本研究旨在探讨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30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1.01±8.00)岁。研究组男38例,女27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8.50±8.2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胆结石的临床诊断标准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无特殊限制,能代表一般的胆结石患者群体;知晓本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配合度高。排除标准:合并有其它严重疾病,如心脏病、肝病、肾病等;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伴有精神病或无法正常沟通交流;拒绝接受全面护理或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1)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报告医生。
(2)术前准备:护理人员按照医生的指示协助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如禁食、禁饮等。
(3)术后护理:手术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定期更换敷料,防止感染。同时,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并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4)饮食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情况,给予其相应的饮食指导,如低脂、低蛋白饮食等。
(5)基础生活指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如洗漱、翻身等,保持病房的整洁和安静。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
(1)个性化评估:对每个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情、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等方面,以了解患者的全面需求。
(2)制定护理计划: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目标、干预措施和评价指标。
(3)多维度干预: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对患者进行干预,包括疼痛管理、情绪支持、康复训练、营养指导等,以全面促进患者康复。
(4)家属参与: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5)连续性护理:确保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的护理连续性,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衔接,以及出院后的随访和指导。
(6)健康教育: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包括疾病预防、生活方式调整、自我护理技能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包括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进食时间。(2)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心理情绪变化,每个量表均包含20个条目。得分越高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一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
研究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进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胆结石的发病率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其危害不容小觑[5]。结石可能会阻塞胆管,影响胆汁的正常流动,从而引发胆绞痛、胆囊炎等疾病。长期胆结石刺激,可能导致胆囊壁增厚、癌变等问题。胆结石还可能引发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6]。
常规护理通常关注患者的生理需求,如疼痛管理、药物管理和饮食调整,在减轻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常规护理往往侧重于患者的生理需求,忽视了其心理需求,胆结石患者除了生理上的不适,还可能面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被诊断出胆结石的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长时间的病痛和康复过程也可能导致其出现负性情绪。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会进一步影响其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7]。
相较于常规护理,全面护理更加注重患者的整体性。除了常规的生理护理,还包括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的关注。在胆结石患者的全面护理中,医疗团队会积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识别其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如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康复的信心[8~9]。此外,全面护理方式还强调对患者的社会支持。胆结石患者可能因为疾病而暂时离开工作岗位,与社会的联系减少,继而出现孤独、无助等感受。全面护理下,护理人员会鼓励患者的家人、朋友和社区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为其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10~11]。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进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全面护理方式在胆结石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全面护理更加关注患者的整体需求,综合应用各种护理措施,从而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在全面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会更加细致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12~13]。护理人员还会通过提供心理支持、情绪疏导等措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其全面康复。此外,全面护理注重个体化、多学科合作以及预防和教育等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强其护理舒适感,从而提高患者满
意度[14~15]。
综上所述,全面护理方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优势,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缓解其负性情绪,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薛永娜,魏丽丽.全面护理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23,47(9):1506-1507.
[2]王杰平.全面护理措施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354-356.
[3]刘静,王剑,骆燕,等.基于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对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心理状态及预后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7):154-157.
[4]贺同玲.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6):212.
[5]王义玲,彭红,倪序美,等.综合模式干预在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轻中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7):163-164.
[6]覃晓玲.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20(8):144.
[7]张燕.全面护理方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9(1):299-300.
[8]庄元.全面护理干预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0):163-164.
[9]高青.全面护理模式应用于胆结石患者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4):109-111.
[10]温娟.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4):136-137.
[11]王小娟.胆结石患者护理中应用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2021,30(9):166-167.
[12]张秀丽.全面护理干预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21,21(7):75-77.
[13]周乔.全面护理干预模式在胆结石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7):113-114.
[14]燕婷婷.全面护理干预在胆结石患者术后的应用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5):160.
[15]朱林幼.分析全面护理干预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母婴世界,2020(36):230.